3
“麦总,早晨。”是县委书记郭仕明的电话。
“郭书记早晨。有什么指示吗?”
“祝贺你,早几日的营销会搞得好成功啊,可惜我要参加会议无法亲自捧场。甘泉又上一层楼咯。”
“全靠县委县府的支持,特别多谢你呀,郭书记。”
“要多谢我?那得拿出实际行动来。甘泉既然已经风生水起,如火如荼,那玻璃厂该上了吧?”
“郭书记,性急吃不得热饭啊。集团党委就这个问题讨论过几次了,大家都觉得条件还不成熟,匆匆忙忙上马会吃夹生饭的。”麦华胜不紧不慢回答。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上啊,麦总。这不仅对我县经济发展有利,对你们甘泉也是一个机遇嘛。县委县府帮你们找项目,又帮你们筹资,这样的好事你门几个老总没理由拒绝吧。”郭仕明好像不大耐烦了,说:“什么时候再开党委会,通知我一声,我想听听你们的具体意见,行吗?”
“郭书记亲临指导,我们求之不得呢。好的,安排好之后,我第一时间告诉你。”
放下电话,郭仕明皱紧了眉头。他实在不明白,这麦华胜究竟是怎么回事。上次提拔他当甘泉的老总,他不肯,这次县委县府出头让甘泉上项目扩大经营,也不同意,他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现在国有企业的老总大多数都在千方百计上项目,都希望把自己的营盘扩大,因为有了规模,他们的级别就要提高,利益也跟着相应增加,如果投资失败了呢,有共产党“睇数”(买单),基本上没有一点风险,顶多挨几句批评,何乐而不为?像他们县委县府找来项目,又在钱物方面给予支持,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呢,偏麦华胜无动于衷,真是不可思议。
麦华胜也在皱紧眉头想心事:本来他是想硬顶的,现在中央不是强调多给企业自主权,政府不要包办代替吗?我就作一回主也不行?你郭仕明还能骂我吗?可是听听郭仕明刚才的口气,是下了决心要上的,看来,很难再顶下去了,顶不了就拖吧,迟一天上马总比早一天上马好。
说实在的,县委县府前段时间作出甘泉集团要扩大经营,准备再上一个玻璃厂的决策是正确的。
首先是甘泉集团有条件上规模。集团的前身是文化大革命时的一间汽水厂。改革开放前夕,与广州一家啤酒厂内联上了啤酒生产线,随后乘改革开放的东风,引进丹麦一套啤酒生产设备,开始生产甘泉牌啤酒,打入国际市场,在一次洲际博览会上还拿了金牌,销售量随即直线上升,可谓风光无限。有见于此,县府又上了一间麦芽厂。原先的汽水车间也扩展为饮料厂,生产各种饮料。再加上后来创办的白酒厂,集合成饮料集团,之后又增加了一个印刷厂。在这五十多万人口的农业县,也算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了。在甘泉啤酒的品牌效应带动下,各种产品都较为畅销,经济效益也很可观,成了本县的纳税大户。就因为都是饮料产品,因此县府便准备再发展一个玻璃厂,为各种饮料配套包装玻璃瓶,形成一条龙生产系列。
其次是基于麦华胜本人的能力,完全有可能胜任扩大了的集团管理。甘泉啤酒拿了洲际金牌,销量上去后,原厂长唐兴福便调到经委当主任。继任厂长冯家乐在既定方针指导下,稳步发展为集团公司。不久唐兴福提升为主管工业的副县长,冯家乐亦步亦趋当了经委主任,又一个副老总汪大成被提升为老总。这时,国家开始对发展过热的经济进行调控,市场大环境有了变化,再加上管理上的漏洞,甘泉开始走下坡路,曾风光一时的甘泉啤酒市场占有份额大幅萎缩,除了白酒,其他饮料的销量也逞跌势。啤酒的大旗一倒,麦芽厂自然受殃及,整个集团的经济效益大幅滑坡。就在这时,郭仕明被分配到这里当县委书记。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他果断把汪大成调到乡镇企业局当副局长,提拔麦华胜为集团老总。
为这事,郭仕明还骂过麦华胜一顿呢。在决定提升麦华胜为老总后,县府便下文发通知,可是麦华胜竟然拒不接受,就只想守住白酒厂。任凭副县长唐兴福和经委主任冯家乐怎样劝说,就是不答应。这大出郭仕明意料之外。老实说,当了多年党政干部,郭仕明接触到的,基本上都是跑官要官的人,像麦华胜,兼个副总的名,实质只是白酒厂的厂长,现在被提拔为集团老总,地位、权力、利益不知要比原来增加几多倍,许多人求之不得呢,他却不肯当!真是一样米吃一百样人。不过,越是这样的人,郭仕明月越感兴趣,他深信:如果麦华胜当了甘泉的老总,肯定会不负他所托,一定能干出成绩。而甘泉目前最需要的就是这样的老总。他决定与麦华胜当面谈谈,了解一下他的实际思想,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郭仕明把他叫到办公室来,说:“麦厂长,开门见山吧,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不愿当甘泉的老总?”
麦华胜腼腆地一笑:“没有这个能力,就不能坐这个位置呀。”
“你不尝试,怎么知道没有能力?”
“郭书记,集团属下几个厂,近千人吃饭,如果尝试失败,我就罪该万死了。这样的玩笑可开不得。”
“好吧,那就说说你对能力的理解吧。你怎样看你的能力?”
“我长期做技术工作,不习惯与人打交道,更没有领导驾驭别人的能力,当个白酒厂厂长也只是勉强从事,干得很不称职。如果换了个厂长,白酒厂的效益肯定比现在好。”
“麦厂长,过分的谦虚就是虚伪了。”郭仕明呵呵笑道。“老实说,如果不是你当了白酒厂的厂长,你能有这样大的权力和方便搞白酒吗?没有你踏踏实实的苦干,白酒能出品牌?没有了品牌,又何来效益?还有,即使你酿的白酒达到省优部优的水平,如果没有相应的营销工作,能卖得出去吗?如果不是当了厂长,你能得心应手地指挥营销队伍吗?现在你的白酒有了品牌,而且还很畅销,这不就是你领导人管理人的能力的最好体现吗?”
麦华胜脸上绽开灿烂的笑容:“郭书记,你把我抬举得过高了。”
“不是过高,而是过低,你完全可以把甘泉管理好。你还有什么理由不接受任命?”
“理由我还有许多,但在你郭书记面前,什么理由都不成立都没有了。不过没有理由就是最大的理由啊,嘻嘻——”
“别嘻皮笑脸跟我耍太极了,麦华胜!”郭仕明板起了面孔,劈头就问:“你是本地人吗?”
麦华胜收敛笑容,满头雾水点点头。
郭仕明又问:”你是共产党员吗?”
这下麦华胜听出意思了,点点头,正要解释,但郭仕明不容他说话,发火了:“你既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却不愿为当地经济发展出力,没有一点乡土观念,没有一点责任感,这算什么?你既是共产党员,却不肯接受党交给你的任务,没有一点党性,这又算什么?一个没有责任感,没有党性的人,还能干什么好事!反正你这样怕挑重担,干脆连白酒厂的厂长也不要干了,给你提早办退休手续回家养老去吧!”
不知是本地人的责任感和共产党员的党性打动了他,还是撤了倾注着他全部心血的白酒厂厂长的职务的威慑作用,他面红红地耷下头,不再吭声了。
郭仕明这才换上和颜悦色,语重心长地说:“麦厂长,我们这是第二次见面吧,还算是新相识,可是我却对你发了脾气,很对不起。但我急啊!我们都是奔五十的人了。好像法国有句谚语说过:五十岁,是年青人的老年期,也是老年人的青春期,这话说得满有哲理。近五十岁的人还有多少时间干事?难得碰上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好应该放开手脚干一场,争取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厚一点家底,不要再被外国人耻笑我们啊,然而你却畏首畏尾缩手缩脚,我真的很生气。……至于工作中有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县委县府一定毫无保留地支持你,为你分忧。万一工作中有什么失误,我郭仕明第一个替你承担责任……”
作为刚来这里不久的县委书记,跟他谈不上有什么感情,话说到这个份上,也不知算不算是肺腑之言,但麦华胜却被感动了,慨然应允道:“郭书记,如果不能让甘泉重新走上轨道,我自己辞职回家养老!”
“对,这才是我们这些经受过文化大革命动乱洗礼的一代人应有的豪情壮志!”郭仕明热情地握紧他的双手,诚意拳拳地说:“我刚到这里不久,情况还不熟悉,很多事情,特别是发展经济的事情,都得仰仗你们这些同志。就算你帮帮我,也得把甘泉搞上去!”
就这样,他当上了甘泉集团的第四任老总。
其实作为甘泉旗下一个副老总,甘泉的问题他一目了然,因此走马上任后,立即大刀阔斧在管理上进行改革:首先把甘泉啤酒的销售权收回来,恢复统一经营的策略。一直以来,甘泉啤酒都是采用统一经营,分片管理,层层负责的营销策略,并且取得较为显著的销售效果。可是汪大成上任不久,就说要改革营销渠道,把营销权放给社会,以调动社会的积极性,便把营销权交给一家颇具规模的民营饮料行。当时甘泉正处于旺销期,被这家饮料行垄断后,先后多次提价,几经折腾,市场便大幅萎缩,销量直线下降。厂里有好事者经过明察暗访,发现原来汪大成不仅有份参股这家饮料行,而且还与饮料行的老板订下秘密协议,每销售一吨啤酒就给他相应的提成。事情反映到上面,因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现在麦华胜当了甘泉的老总,要把甘泉搞上去,当然第一把火就要烧通营销渠道,理顺各种关系。接着他又通过白酒的销售渠道辐射开拓啤酒市场,这样,一年后,甘泉啤酒的销量渐渐搞上去,麦芽厂当然同时有了转机,饮料市场开发了几个价廉物美面向农村的新品种,销量也在慢慢恢复,白酒也仍然一马当先。甘泉集团又有了生机。对于这样一位有作为的老总,有什么理由不加重他的担子,为国家多作贡献?好牛多驶嘛,这可是我们中国的一条古训。
第三个原因,则全是因为县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了。目前正面临国家宏观调控,与早几年相比,企业的路子越来越难走了。企业走下坡路,自然殃及县国民经济的各项指标。而要把经济搞上去,非要在企业发展方面做文章不可。而眼前的甘泉集团一枝独秀,完全有条件上规模,出效益,况且现在从上到下正强调规模经济,说没有达到一定的经营规模,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规模效益。作为县内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效益如日中天的甘泉集团如果能扩大经营,无疑对本县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起码可以拉升国民经济产值几个点,县委县府没理由舍近求远,更没有理由捧着这金饭碗去讨饭哪!
县委县府的决策是正确的,但那毕竟是上面的事情,给他麦华胜带来的,无非是更加辛苦更加困难的工作而已,现在这些复杂的人事问题就够他焦头烂额的了,还要上一个玻璃厂,又得增加一批干部,带来的麻烦肯定呈几何级数增长。既然自己不想吃羊肉,为什么非要惹一身臊?还有,在上马初期,肯定会有不少麻烦事耗费他的精力和时间,那时还怎么能够实现白酒上省优部优等级的愿望?而且也确实有个条件不成熟的问题。俗话说:不熟不做嘛。这跟当年与广州啤酒厂的合作搞啤酒无论条件还是大环境都不可同日而语。那时候,人家出人出技术,我们主要出钱出地方就能上马,跟的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成了主角。可现在呢,眼下没有一个搞玻璃的现成人才,对搞玻璃的技术更是一窍不通,而要挖一个好用能用的关键人物进来,谈何容易?弄不好,虽然投资打了水片不用自己掏腰包,可那也得挨个无能力的骂名啊。这么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何苦来哉。待自己不当这个老总时,谁有兴趣谁来搞吧。
当然,走到这一步,也不能过分违背长官意志,那是绝对没有好果子吃的,还是想想怎样拖吧。
他端起杯茶,慢慢呷茶。他不抽烟,怕破坏了舌头的味觉,影响勾兑调酒,但却嗜好浓茶,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总会预先泡好一壶浓茶恭候他。他一边品茶,一边想着拖的办法。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上篇之四”内容快照:
『上篇之四』
5董琳走马~任了,工作的确很~落,而且对来找她办事的人都是相逢开~笑,比总是板着脸孔的前任出纳招人喜欢。于是由原来在~工~堆的包装车间默默无闻不见特色,一~子就出位了。许多职工有事无事都喜欢到财务室与她闲聊,好些单~~青年还不时请她吃饭宵夜泡酒吧唱卡拉ok,她也不客气,即便龙潭虎~,拉~黄小莉就去闯。不几何时,她便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打工~一~子成了“厂花”,厂内外都结识了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