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的婚姻生活比较沉闷,他与龚夕涛结婚后并没有感情,两人纯粹是门户婚姻。孙立人在清华毕业后便留学美国,回国后又在南京任职,他与龚夕涛长久分离,互不牵挂。
钟灵毓秀的南京,吸引了不少富甲人家,张晶英这位富家小姐就是其中一例。1927年,张晶英全家从湖南搬到南京,迁入南京后,张晶英上了南京金陵女校。晶英生于1913年,生得千娇百媚,美丽如花。她性情泼辣活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她在湘江畔边长大,在教会学校读书。喜欢爬山、游泳、跳舞。在金陵女中被誉为校花。
这一年仲夏,晶英的同学参加晚会,邀请她一块去。“里面有许多年轻的军官,我们去认识一下?”
张晶英从来没有去过那种场合,觉得好奇,便一口答应。答应之后,又觉得唐突,可是同学的盛情难却,便稍做打扮随她而去。
晚会中,晶英穿着一件素色紧身旗袍,上面用正宗的刺绣手艺绣着黄色碎花,这样更衬托出这位窈窕淑女的柔美气质。因怕天晚会受凉,她又披了件薄衫在外面。当张晶英她们到达晚会现场时,里面早已闹开了锅,原来晚会已开始了好一会。同学一进会场,便被熟悉人邀请了去,玩得无暇他顾。
张晶英羞涩地立在一旁,真后悔不该来,但她又倔强地不肯马上离去。心里正不是滋味时,一位年轻军人的身影跃入了她的眼帘。
他,高大俊朗,洒脱英挺,朗目星光,英气逼人。
就是他了!张晶英没来由地脸红心跳,难道这人就是我心中的少帅,这就叫一见钟情?张晶英梦中的情人,就是骁勇善战,风度翩翩,这人不就是他吗?这年,她十八岁。当孙立人走到她身前用手势请她跳舞时,她已经不会说话了,只机械地随着他转。
一见钟情的爱,人们说不清楚,但这种爱却是铭心刻骨的。来得野蛮,来得毫无道理。此后,孙立人便决心与龚夕涛离婚。在和父亲商量时,结果遭父亲痛骂,父亲不同意,孙立人这门亲就难办了。
张晶英这边也不好办,她母亲看好的是张晶英的另一个追求者熊式辉。但张晶英只认孙立人,老年人拗不过泼辣直率的宝贝女儿,只好依了女儿的主见。
再见孙立人的时候,张晶英把母亲已经同意的好消息告诉了孙立人。可孙立人一脸困苦,他如实地汇报了家里的反对意见。
“晶英,看来我和你结不成了。”
“我能不顾我母亲的反对,你为什么一定要听从你父亲的呢?”张晶英不解地问。
面对两情相悦的张晶英,他看到了她的无助远甚于己,一股豪气便一冲而起。
“好!我们按自己的意愿办!”
1930年10月,张晶英已经高中毕业,便与孙立人结了婚。
婚后的生活美满幸福,美中不足的是军旅生活无定所,张晶英跟着丈夫到处流动。
淞沪战役打响后,张晶英与母亲去了湖南长沙。
1938年2月,孙立人的伤势基本痊愈,已能下床行走了,只有一个胳膊行动不便。他在医院的3个多月时间里,心中无时不想着军队和家人。
这一天,孙立人把宋子文送给他治病的1500元钱留下200块,余钱都给了与他一起受伤住院的将士,要求出院。
从香港孤身回国的孙立人,心急火燎地去找家人和部队。战前,孙立人与妻子曾约定,如果南京不保时,即去长沙。
在长沙,孙立人逐个到尼姑庵去查访,因为他知道,岳母笃信佛事。也不知找了多少家尼姑庵,孙立人终于找到了妻子和岳母。亲人相见,三人长抱而泣。
找到了家人,孙立人心宽了一些。他对妻子说:“我的部队死伤不少,不知现在怎么样了,我要去找他们。”妻子知道拦不住他,只好同意。
孙立人离开长沙,迅速赶到汉口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经打听消息,方知道税警总团已被胡宗南“兼并”了,税警总团被改编成第四十四师,原税警四团仍是一个团,由李鸿任团长,整个部队的大小部队长全都换了黄埔的毕业生。孙立人尽管原先是少将支队司令但不是黄埔系的人,所以只给他在军部留了个没有实权的“高参”闲职,叫他到西安胡宗南帐下报到。此外还打听到,税警总团变成第四十四师后,驻防在河南归德,由于师长贪生怕死,竟不战而溃逃。孙立人悲痛万分,可见最好的部队若没有好的指挥官,也是不能发挥战斗力的。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税警四团是一支精锐部队,只因这个师长没有爱国之心,又无珍惜部队之念,从而沾污了税警总团的光辉形象。孙立人对此感到忍无可忍,随即萌生了夺回这支部队,重建税警总团之念。
抱着这个想法,孙立人去见宋子文。
孙立人一见宋子文,突然有一种想痛哭一场的感觉,他红着眼垂头丧气地说:“宋部长,我没保护好税警总团,对不起您!”
宋子文满面笑容地说:“立人,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嘛!只要你没事就行了。古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税警团是可以再办的。”
孙立人听宋子文有意再办税警团,赶紧说:
“宋部长,只要您吩咐,我立即就行动,保证不出两年就干出个样子出来!”
“好,你休息几天就到长沙去,”宋子文果断地说:“我以财政部名义另组税警团!”并面授机宜,要孙立人去找行政院长孔祥熙汇报情况,同时将长沙很多伤兵没有温饱、无人收容、流离失所的情况着力反映一下。经过孙立人的一番奔走,财政部重建抗日武装的帷幕拉开了。
很快,宋子文从香港买来1000支毛瑟步枪、120挺白郎林轻机枪、8辆军用卡车、2辆吉普车、3辆摩托车,他将这些装备交给孙立人,说:“这些都交给你了,你就在岳麓山重整旗鼓吧。”
有了宋、孔的支持,孙立人先把长沙各医院伤愈出院的伤兵收容起来,其后努力招回原税警第四团的旧部和军中旧识,并筹建军官队、军士队练习下级军官和军士,正式打出了“财政部税务总局缉私总队”旗号。因为此时蒋介石已经默许了财政部组建缉私总队,并召见了孙立人,希他与宋子文等人共商成立缉私总队事宜。
为尽快招募人员,孙立人写信请来了齐学启(孙立人清华同窗好友,毕业于美国军校)、贾幼慧(原税警总团炮兵营长),同时又给李鸿打了个电报,请他速来长沙。
李鸿收到电报后,马上同陈鸣人及孙的旧部属一起脱离四十四师来到长沙。有了这个骨干做班底,孙立人宽心多了。经与齐学启等人商量,孙立人决定招兵买马。
孙立人选定长沙为扩军基地,这有两个理由,一是长沙当时是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心地区之一,便于收容各路部队的散兵游勇;二是原税警总团的官兵中,湖南人居多。在战斗中,湖南人勇敢善战,深得孙立人赏识。因此,他希望多招募一些湖南人。
缉私总队扩充很快,不到半年时间便组建了三个团和两个直属营。此后,孙立人又跑了一趟昆明,求见龙云先生,请求在云南招募新兵。孙立人对龙云诉苦道:“军人不能尽职保国卫民,使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先,又决堤、放火(指长沙大火)于后,稍有良知者于心何忍?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但我们则是武官怕死又贪财,文官贪财又怕死,奈何奈何!”
龙云为孙立人的一腔爱国热忱所感动,更为军委会不准在贵州招兵而愤慨。他十分同情孙立人,同意孙立人在云南招募一万士兵。
有了龙云的支持,孙立人遂派少校陈鸣人,上尉曾蔓生、苏醒,排长李雁峰、吴瑾、胡德华、顾学贵、刘明荣等人去云南设站招募新兵。与此同时,孙立人请齐学启负责湖南邵阳、桂阳、会同、洪江等招兵站工作,准备成立学兵团。又派德籍顾问史坦英回德国购买武器、弹药、通信器材、工兵器材、医药器材及药品等。
孙立人在湖南建军,原以为离前线尚远,可以好好地扩军训练。不料日军飞机经常来轰炸,弄得日夜不宁。于是孙立人致电重庆,请求将缉私总队转迁贵州,以便在大后方有一个安全的环境,训练部队。
黔东南都匀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麓,那里气候多变,且丘陵、山冈、川谷、小溪纵横交错,地形复杂加之交通不便,人烟稀少,是驻军的仙境,是治军的天堂,是练兵的福地厚土。在贵州都匀练兵,一不招风,二在政治上影响也小。
蒋介石、孔祥熙也想保存这部分力量,所以很快批准了孙立人的入贵请求。
1938年底,缉私总队的委任令由财政部正式下达。孙立人任中将总队长,齐学启为少将副队长,第一团上校团长贾幼慧,第二团上校团长唐守治,第三团上校团长葛南杉,第四团上校团长李鸿,以后又增加了两个团,从此孙立人这6个团的部队就在贵州都匀掀起了练兵**。
缉私总队虽然隶属财政部,但孙立人认为部队属于国家,国家的部队首先必须爱国保国。所以,他以南宋岳飞为榜样,“精忠报国”铭刻在每名战士的心头;以“满江红”为总队必读之物;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歌为教材;以“义勇忠诚”为军训,一直沿用到新一军。其含义是,全体官兵要对袍泽有义,战阵有勇,对国家民族永远尽忠,处世律己终身求诚。
孙立人对政治不感兴趣,缉私总队虽设有政治处,并有国民党组织活动,但孙立人对此很冷淡,自己也不加入国民党。他公开表示:“我不管什么党不党,一个军人能为国家为民族尽一份力量,就是好样的。皖南事变后,国民党中央曾严令各部队彻底清查共产党员,孙立人对此只是敷衍了事。
孙立人自幼熟读孔孟之书,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熏陶,他淡泊荣誉,重视操节,更是忧国忧民。他研习中外兵书,熟谙《孙子兵法》(这可是他的祖传之宝啊!),对南宋史情有独钟,他崇拜岳飞岳武穆,决心以他为榜样。
孙立人命令全总队的各团,分踞都匀各县,选择适宜荒地修建一个大操场作为全团训练之用。内要有400米跑道,以及各种训练设备。单独分驻的营同各连必须有训练场所,包括器械设施。总队部建两个大操场,一个在大石桥的南侧,占地约15亩,为总队运动会的比赛场,平时是各直属营的活动场所。一个是都匀居民的活动场所,每天早上让许多人在这里跑步、跳高跳远。
在都匀,孙立人的干部培训基地是干部教练所,规模约千余人。但它定位高,它效法清华大学的精神育人,弗吉尼亚军校的管训制度练人,以清华精神为国家培养义、勇、忠、诚的干部;以弗吉尼亚军校老生管训新生的拳头教育(孙立人改为基本教练),磨炼出绝对服从、绝对负责、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干部。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重建税警(续)”内容快照:
『重建税警(续)』
教官中有6位是清华留学美国的,有一位是留英的。教练所的战术教程分工最细:雷庄衢讲基本战术,谭展超讲~地战,史坦英顾问讲应用战术、阵地战术、战术作业。由陈麓华、崔德新任德文翻译,章洪楣教理化,王景佑教史地,王之讲中国古代名人事迹。孙立人自己讲统驭学,内容以治军~人为主,每次两小时。每次教官在礼堂讲课,孙立人都~巡查。对没有讲义的学生,他~求学生自作笔记。孙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