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奉华五年十二月初三,皇帝驾崩,国殇,满城素缟。
卯时三刻,铃兰便急急叫我起身梳洗,挽好的梅花髻上只插上了一枝白梅,便再无他物,白衣胜雪却也只是为了祭奠皇帝的圣灵。
匆匆来到府门口,母亲身着白裳就已侯在门房。铃兰掺着我进去请安,母亲微怒的训斥我说:“今儿还贪睡,小心误了时辰,你爹爹若怪罪下来你可受得起?你哥哥嫂嫂都侯在府门口了,你也快快过去吧……”话还没说完,门房的赵伯便跑来禀告母亲说皇上的持棂队伍已到了街口,我便扶着母亲来到府门口,同兄嫂一起在早备下的垫子上跪了下来。抬起头来看到的却是满眼的白,在清晨的微光中刺着双眼。
皇上的灵柩缓缓前行,漫天的纸钱纷纷洒洒。队伍的最前面骑着白龙马的便是即将要继承大统的三皇子瑞祥。我微侧着脸颊偷偷看他,一身雪白的丧服,本来那白皙的面容上也透满了憔悴。想是这些日子以来服侍君主在侧,又筹备国殇,精神和身体上都有些吃不消了吧。看着他一点点的行近,又一点点的远离,我低下头,不再看他,因为作为礼部尚书的父亲此时也正在队伍的最后面,若被他瞧去了我那痴痴的眼神,待他回府后我定当家法伺候了。
仿佛过了近半个时辰吧,送葬的队伍才走远了,铃兰扶我起身时,腿已经麻木,与母亲告了假便回到我的别院休息。
走到别院门口时不禁抬头看了一眼门上的匾额“思落苑”,那是瑞祥在奉华元年的十二月为我写下的匾额,那一年我只有十一岁,他也只有十五岁。我还记得那一天皇上本来是要直接下旨将我许配给瑞祥的,可瑞祥的母亲芸贵妃顾忌到我们苏家的面子便亲自上门来提亲,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我的姑母芸贵妃,三十二岁的芳华,富贵在身,仪态万千。她拉着我的手,将头上的一枚玉钗别在了我的发间,绿的晶莹剔透,映着我羞红的双颊。如今五年过去了,当时的牌匾还在,但却因长时间的日晒雨淋褪去了本来的面目。唯有那根玉钗没有失了一分颜色。
“小姐,又望着这匾额发愣作甚?等服丧一满,三皇子继了位,还不把您接到宫里去做娘娘!”我回头看向铃兰,给了她一个噤声的眼神,心里却希望着那一天的到来,可却不知,那一天其实是那么的遥远。
七年前,奉宝三十一年。
肃亲王,也就是瑞祥的父亲受当时太子党的陷害被迫发配西疆沧州为侯,临行前瑞祥的母亲,肃亲王的侧妃怕太子在路上对肃亲王赶尽杀绝,便谎称瑞祥身体抱恙,不适西疆水土,奏请圣上将其放在娘家寄养。于是瑞祥便进了我苏府避难,我的祖母,爹娘也待他甚好。唯有我偶尔淘气戏弄他,可真当哥哥欺负他时,我却是依向着他的,因为在这若大的庭院里,他是唯一纵容我,亲和我的朋友。
瑞祥从小就聪明伶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古今中外博学多才,我父亲爱才,惜他聪颖,在府里的这两年来一直亲自教他博文,每次父亲习完公务便把他叫进书房,此时我便也跟着进去为父亲研墨,然后偷偷的看着瑞祥。他长的很好看,可是眉眼间却并不像我姑母。祖母常常说姑母是我们苏家最漂亮的女孩,要不然也不会嫁入亲王府做王妃,可祖母常常忽略掉那个“侧”字,想必在她心里女儿才是肃亲王的正妻。每每习完了文,我便缠着瑞祥和我下棋,放纸鸢,有一次还偷了哥哥的枣红马骑出去玩,结果害瑞祥摔了腿回来静养了三个月。那时我们是最好的玩伴,祖母也常常打趣我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碧人。
奉宝三十三年五月,皇上圣体抱恙,肃亲王回京诉职,六月便在太子府内收出龙袍,太子被定逆反之罪。七月,皇上病危,肃亲王衣不解带侍与君侧,孝心可鉴。八月皇上驾崩,肃亲王登基,改国号为奉华,国殇过后,瑞祥便回宫去了。十二月百天丧满,芸贵妃来府下聘,我与瑞祥便有了这一纸婚约的牵绊。说好了奉宝皇帝三年孝满就会接我过门,可他却年过弱冠仍没有娶我的意思。每年盛元节进宫朝贺也只是远远的一瞥,要不是每年我生辰时宫里送来的云锦香囊,恐怕我也会遗忘我是三皇子未过门的妻。
“碧落”嫂子轻轻的唤着我的名字
我回过神,把她请进屋去,唤铃兰沏了荷花茶。
“妹子就知道嫂子这是来讨茶喝的,这荷花茶的香,入口即散开,好像满腔子都有了荷花的味,有句诗云:出污泥而不染,好像喝口茶,身子也清高了些!可别嫌我话糙,妹子你倒是有内涵的人呦,他日飞上了枝头,不要看不起我就是了”
我笑着摇了摇头,忙让铃兰包了些荷花茶“嫂嫂愿意喝,尽管拿去就是,说什么讨不讨的。”
“这是你年年制好给芸贵妃的,不,现在要称太后娘娘了,给太后和皇上的茶,我怎敢说拿就拿,现在还能和碧落你聊聊天,品品茶,他**进了宫,我可就没了这福气喝皇后娘娘亲手酿的茶了”
我强装出笑意敷衍嫂嫂。
进宫?为后?我看重的只是可以朝夕陪伴在瑞祥哥哥的身边,宫里三千粉黛,哪一个会没有颜色?喜好安静的我又怎会是她们的对手?我只希望在他心里还有我一席地位,就像儿时月光下水塘边捉蛐蛐时轻声唤我的那一声“碧落”,也许那时在他心里我应该是他的全部吧。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一篇:闺阁叹2”内容快照:
『第一篇:闺阁叹2』
(二)百天过后,丧期已~,三月桃花灼灼耀眼。~亲带我和~~到城南外的桃花庵~~,虽马车颠沛,但路~桃花争~,景色非常。刚~庵门,就从太庙方向传来钟~,~~回~,四十九~礼毕,代表长治久安。我知道那是瑞祥的登基大典,我听着钟~,望着太庙方向不禁有些出神。“小~,快走几步吧,夫人在~催了!”铃兰附在我~边道,我回过神,加快了~~的步伐。我们苏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