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阴天。
呼呼的北风,像刀子一样刮得人脸上刺痛。
在上海通往南京的公路上,驰骋着一骑纯白快马。
显然,骑士有十分紧急的事务要赶往南京。
骑士叫杨如风,二十多岁。身高一米八零,剑眉,星目,宽额,隆鼻。头戴礼帽,身着灰色长衫。初看上去,既像书生,又像商人。若非如此高绝的骑术,谁也不会想到他是一名身负非常使命的高级特工。
马在飞奔,犹如风驰电掣。突然,一根绊马索横在了马路上,白马顿失前提,一声长嘶,往前摔倒。杨如风只好一招旱地拔葱,凌空而起。人尚在空中,双枪即已出手。只听“叭叭”两声枪响,两声惨呼即自马路旁传了过来。
说实话,杨如风并不喜欢杀人。他师傅曾再三告诫他:杀戮有干天和,练武的本意不是用来杀戮,只是用来防身。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开杀戒。可是,自从他父母亲被日本人杀害以后,他对日本侵略者恨入骨髓,恨不得将侵略者杀光。尽管如此,他仍不愿轻动杀心,特别是对已放下武器的日本人,他绝不杀。今天的情况当然不同,面对这种突然袭击,他若不先发制人,被制的就可能是他自己。尽管他尚不知这些袭击者是日本人还是中国人。
像这样的伏击,杨如风遇得多了。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针对他的各种各样的伏击,时有发生。何以如此?原来,这杨如风是军统局第二处上海站副站长,专门负责侦缉日本在上海的间谍组织和人员。日本特工多次对他进行了狙击和暗杀,必欲除之而后快,却都未能如愿。今天上午,他突然接到处长戴笠亲自发来的电报,令他接电后迅速赶赴南京,另有重任委任。他接电后,只向站长罗立民报告了一声,由于站内的汽车都已外去,便骑了一匹备用军马出发了。现在,突然又遇伏击,他当然知道该是什么人所为。
当然,他更清楚的是,对方虽有两人中枪,但危机并未过去。好在这是白天,视线较好。虽然伏击者躲在马路两旁的灌木底下和土地庙内,可他在一跃而起之时,早已看得清清楚楚。此时,灌木底下的两人正拿枪瞄准,也许是觉得杨如风跃起的速度太快,难以击中吧?为了更有把握,他们想等他落地以后再开枪。然而,敌人打错算盘了。杨如风何许人?怎么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好个杨如风,就在人将落未落地的那一瞬间,双枪再次响起,紧接而来的,又是两声惨呼。
六名杀手,瞬间解决了四名,杨如风却仍不敢大意。因为,另外两名杀手选择的位置实在太好。这是一个早已荒废的土地庙,虽然不大,但足可以两人藏身。杨如风只能看到他们露在外面的两双脚,根本无法一枪将其毙命。他只好选择了最容易解决的另外四人先下手。
土地庙内的两名杀手可能未料到杨如风的身手如此了得,竟能在马失前蹄的情况下冲天而起。且在跃起的这一瞬间,杀了自己的四名同伴。这份功夫,这种应变速度,他们可说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因此,尽管人数仍是杨如风的两倍,却也不敢往外冲,他们只能躲在土地庙内向杨如风瞄准。
此时的杨如风,人已落在马路边的一株矮树旁,借助矮树的掩护,审视着现场的情形。他根本无暇查看坐骑是否受伤,因为,还有两名敌人躲在土地庙内,此敌未解决前,自己随时都有危险。他睥了一眼白马,见它正乖乖地站在马路旁啃食已经枯萎的野草。知道应无大碍,便心里一宽,对着土地庙喊起话来。
杨如风道:“土地庙内的人听着,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算计杨某?”
等了半天,土地庙内却没任何回答。
杨如风只好再喊道:“你们不要以为躲在土地庙内杨某奈你们不何,我只要一枚手雷,你们就要??????”话未喊完,“叭!”地一声枪响,从庙内射出的子弹,打得矮树连晃了几晃。
为了防止敌人再行偷袭,杨如风只好趴在地上,朝庙内瞄准。可是,由于无法看清目标,且手枪的穿透力毕竟有限,他不能开枪。因为,他必须节约子弹,以防不测。他后悔当时由于走得太急,没有带上手雷,否则,这两名杀手就真要灰飞烟灭了。
也许知道杨如风是虚张声势,他们也料定杨如风不敢扑向土地庙。一枪虚放以后,庙内却反而响起了挑衅的声音道:“人说杨如风艺高胆大,我看,也不过如此。我们就在庙内,有种你就来抓我们。”
敌人能叫出自己的名字,说明是有备而来。问题是自己接到电报以后,只向罗立民做了汇报就上路了,敌人是如何知道自己行踪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想到自己最近一段时间经常遇到突然袭击,不是日本浪人就是被日本人收买了的败类。虽然一次次袭击都被自己挫败了,但敌人时时有人在跟踪自己,只要稍有机会就下手则是不争的事实。因而,斗志更张、胆气更壮的同时,也加了十二分的小心。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4】”内容快照:
『【4】』
现在,敌人在连失四人的情况~,还在主动~阵,杨如风就不能不更加小心了。他一时真还想不出如何制敌的好办法,只好~在原地,等待机会。~命的是,自己还~赶路,无法在这里久持,耽误了赶往南京的事,~烦可就大了。其实,杨如风在特务~是有着特殊~份的。他虽已~特务~六年,并已获得中校军衔,但是,他却和特务~有约定,绝不参加打内战,不和自己的同胞过不去。这一点,戴笠是知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