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恐怖·奇幻 > 耳中人 [目录] > 第2章

《耳中人》

第2章第一章 从“血荒”说起(上)

作者:公子建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全国十余座城市用血告急献血者减少系直接原因

(2010-10;来源:新民晚报)

昆明,截至今年10月中旬,血液中心库存的O型血仅2200毫升;

北京,血库库存仅为正常值的一半;

南京,“血荒”已经持续10个月;

武汉、太原、重庆、长春、青岛……血荒,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蔓延,急需血液进行手术的病人和家属或四处求援,或苦苦等待。

这次大范围“血荒”,是季节性现象,还是其他因素造成的集中暴发?

……

下午5点,看到QQ弹窗跳出的这则新闻,我顿时恼火不已,该死,马上就要完工的新闻被别的记者抢发了,又要挨总编骂了。

我叫戚小飞,山东人,是武汉一家叫《楚才报》的小报记者。我从武汉一所重点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就在这里供职,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干了三年了。我工作很认真,虽然没有得到升迁,但已经算是《楚才报》的骨干记者,跑的是教育专线,临时也写写其他版块的新闻。就在今天中午,总编从武汉血库得到全国性“血荒”的消息,看我有空,兴冲冲地让我写一篇有分量的新闻。

我领到任务后一肚子火,这个破题目有什么新闻价值,“血荒”不是经常的事么?但是明里不好和那个姓张的矮胖总编抬杠,只得应诺写好。

“戚小飞,给你两天时间,写好后直接发给我吧!”张总编留下这句话后就离开了。

两天时间?笑话,这样的新闻我半天就写好了,连出门采访都用不上,搜出往年的“血荒”新闻,稍作修改就行了!

只是没想到写了半天,眼看快写完了,才看到新闻被人抢先了,我便火了,干脆关了电脑,提前溜出了报社。

报社的办公大楼是租的民房,在武汉邮科院幼儿园附近,而我的租住的房子在附近的前庄村,距离很近,平时我都是步行上下班。

今天工作不顺心,出了报社便一路小跑,打算早点回到租住的那间小房子里去。

从报社到我住的出租屋大概要走二十分钟,需要经过一段靠近东湖的小道,车流量很小,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我很享受这一段路的闲适。

谁料今天上了湖边小道,才走出没多远,眼前突然一黑,身体差点站立不住,瞬间虚弱下来的,一点力气都没有,还伴随着耳鸣头晕的现象。

这准是贫血了,这三年工作太辛苦,又不太注意个人营养,我的身体已经敲响了警钟。

我原以为停下来歇歇就好了,谁料耳鸣头晕的症状一点儿也没有减轻,感觉像是有什么东西在耳朵里晃动,耳朵嗡嗡的,头皮也跟着发麻,难受极了。

会不会是进了虫子?想到这一点,我立即侧着头,用手拍动外耳,想把里面的异物倒出来,结果什么都没有,耳朵反倒隐隐作痛,头部眩晕得厉害。这可要命了!

恐惧就这样降临到了我身上,我不知道这样痛下去之后我的耳朵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难不成让年纪轻轻的我成为聋子吗?我突然想给袁妮打个电话,但终究还是没有打,一股完全说不清楚原由的念头浮上心来:不就是耳鸣吗,从小到大这种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袁妮是我处了两年的女朋友,她是武汉邮科院幼儿园的老师,白净的皮肤,高挑的身材,长头发,大眼晴,年轻漂亮,温柔大方。起初,我经常在上班路上碰见她,一回生二回熟,我俩就熟络起来了,在我变着法子的追求下,她就成了我的女朋友。

不过袁妮的家庭条件特别好,她父亲是大学教授,还是省政协委员;母亲是市教育局的官员。袁妮的家庭背景是小县城出来的我远不能比的。袁妮还没敢让她父母知道我俩的恋情,打算等两人相处久了,再择机带我去见她父母。正因为此,袁妮并不是每天下班都能来陪我,她得赶回家和她爸妈一起吃晚饭。

我强撑着慢慢踱回了出租屋,出租屋位于前庄村一栋独门独院的三层楼房里,在顶楼上,屋子大概40平方米,带卫生间和一个小阳台。

整栋楼现在只有我一个住户,因为房子是上个世界八十年代留下来的,显得有些旧,只有我这种一心想省钱的打工族才看得上。没有邻居是件好事,我正好落得清静。我特别喜欢出租屋的阳台,只是阳台的一头放着我的全套炊具,另一边摆着一个柜子和两张凳子,已经剩不下多少空间了。

工作不顺心,头又晕得太厉害,没有心情吃饭,进屋后我脱掉鞋就蹦到**躺下,准备睡一觉起来再随便应付一下。不知道睡了多久,迷迷糊糊地被手机的声音吵醒了,一接电话,是袁妮的声音,但声音太小,说什么根本听不清楚。

我将手机的音量开到最大,发现袁妮的声音还是很小,顿时觉得有些不对劲,莫非不是袁妮的原因,是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我一下子联想到下班回家路上耳朵痛的情况,难道我听力这么快就下降了。

手机那头袁妮音量抬高说了句什么,然后挂了电话!我预感有些不妙,袁妮似乎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跟我说,但以我这耳朵,实在听不见她在说什么。

我一下子没了睡意,从**翻起来,洗了把脸,便跑下了楼,我得去找袁妮解释清楚。走出楼道,迎面出来一阵风,风应该是从东湖的湖面上生成的,吹过了湖面上的游船和湖边的绿化带,来到我住处的院子里。在这么柔和的风中,我长舒了一口气,袁妮应该会很快原谅我吧。

沿着一条冷清的街道向西走,只要十来分钟就能走到袁妮的家。听袁妮说,她家在南望山庄一带,四室一厅的大房子,我只在她父母出门的时候去过那里一次,但没进过门。说实话,在她楼下我就感觉特别局促。不知道我要打拼多久才能给袁妮这样的家!

就在路上走着的时候,我耳鸣和头晕的感觉忽然消失了,完全回复了平时的健康状态,街上的各种声响都能清晰地捕捉。

我没有勇气登门拜访袁妮的家,便在她家附近拨通了袁妮的电话。

响了一次,没人接,继续打,终于在第三次拨打的时候,电话接通了。

“喂!”可真正等到电话接通的时刻,我有些打结地问道:“妮,你……你到家了吗?” 

那边传来了一声低低的叹息:“到了!”

“伯父伯母他们回来了吧?”

“回来了……我很累了,没事的话我就挂了!”

“妮,刚才你打电话过来的时候,我耳鸣得厉害,没有听清楚你说的话!”

电话那头袁妮语气轻松了一些,但又不太相信:“是真的?小飞,我的学生都编不出这么幼稚的借口!”

“是真的,妮!你再重复一下刚才的内容好吗,这次我一定仔仔细细地听!”

“你想过在武汉买房子吗?”袁妮叹了口气问道。

我心里一紧,然后用坚定地语气说:“当然,我不仅要买房子,还要在这里和你建立一个家!”

“那需要等多久?小飞,我爸妈知道你了!”

我的心猛地抽动了一下,我知道袁妮是真的喜欢我,也一直想让我名正言顺地出现在她的家人朋友面前,这段两年多的地下恋情已经耗去了我们之间大半的**。尽管如此,我一直都请求袁妮给我点时间,让我能积攒下一笔钱,能够给她的父母送上体面的礼物,能穿上像样的衣服出现在她的世界里。

“哦,他们说什么?”我虽然语气平稳,但内心迫切想知道答案。

“他们担心我以后会过得很苦,让我仔细审视这段恋情!”袁妮轻轻地说。

“妮,再给我点时间好吗?”我感觉到有一阵凉风席卷而来,灌进我的衣领里,让我一阵哆嗦。

在挂电话的时候我好像听到袁妮叹了口气,我知道她决定再给我一点时间了,但是她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无奈。

武汉是中国中部最大的城市,这里是中庸者的天堂,竞争没有沿海激烈,但是机会却又远多于西部。我不是一个拼劲十足的人,但我又不能逃避父辈对我在大城市出人头地的期望,毕业后便选择留在了武汉。这个城市里像我这样的年轻人很多很多,我们虽然没有选择去竞争最激烈的城市,但是我们有着同样绚烂的梦想,只是和所有城市里的逐梦者一样,我们中绝大多数人只能成为了少数成功人士的垫脚石,在别人的城市里,为了自己的梦想苦苦挣扎。

武汉又叫做江城,十月份的武汉天气已经很冷了,从水面上升起的风肆意地刮进城市,让路人提早地进入冬天。我离开了南望山庄,将双手插在衣服口袋里,大踏步的往前走,天很冷,但是更冷的是我的心。

---------------------------------------------------------------------

回到住处,将窗帘拉严实,然后打开电脑。袁妮没有过来的晚上,我就会蜗居在屋子里上网。我上网除了看看各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再就是看电子版的小说,什么题材的都有。不过我从小到大看得最多的书是《聊斋志异》、《搜神记》和《神仙传》一类的书,小时候是因为新奇,长大后是为了用那些虚拟的志怪故事麻痹自己,袁妮一直反对我看这些神神道道的书,说会消磨我的进取心。可是我从来不会因为这些书中的故事而消磨斗志,只是为了忘却前一天的伤痛,为第二天的征程重新注入力量。况且我从来都把现实和故事中的世界分的很清楚。

我打开收藏夹,找到了《聊斋志异》的电子书。《聊斋志异》里第二个故事叫《耳中人》,说的是这样一个小故事:谭晋玄是县里的秀才,他特别信奉道教导引的技术,无论天气寒冷还是酷热,都修炼不停。修炼进行了好几个月,似乎有点进展。  

一天,他正在打坐的时候,突然听到耳朵里面有人说话,那声音就像苍蝇一样细微,说:“可以看了。”一睁眼就再听不到了;而再闭上眼又能听到,就像开始那样。他以为是腹中的内丹就要修炼成了,心中暗暗高兴。从此之后每次打坐都能听到那个声音,因此,他决定等再要听到的时候,应该回应并且把它写出来验证。一天耳朵里面又说话了,他就轻轻地回答说:“可以看了。”一会儿工夫,就感觉耳朵里面痒痒的像有东西钻出来。他稍微斜着眼睛看了一下,是一个三寸高的小人,容貌狰狞,就像夜叉鬼一样,顷刻之后就转移到地上去了。他心中暗暗吃惊,姑且屏气凝神观察那个东西的动静。忽然邻居来借东西,一边敲门一边叫他的名字。小人听到后,样子很慌张,绕屋子瞎转,就像老鼠找不到洞一样。  

谭晋玄感觉魂飞魄散,再也不知道小人到什么地方去了。于是就得了疯病,叫喊不停,请医吃药修养了半年,身体才渐渐康复。

《耳中人》这则故事听起来极为荒诞,不过我有些意犹未尽,于是将“小人”作为关键词在网上搜了搜,又搜到一则故事。说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个艺人,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藏着个小人,这个小人高有一尺左右。有人向盒子中投了钱,艺人就打开盒子让小人出来唱曲。唱完以后,小人就退回到盒子里去。艺人到了山东掖县时,县令叫人把盒子从艺人那儿要过来,送入查看,仔细查问盒子中小人来自哪里。艺人开始的时候不敢说。这个县令一再追问,艺人才自己说出了小人是哪里人,姓甚名谁。原来这个小人是个读书童子,从私塾老师那里回家的时候,被艺人诱惑。艺人让他吃了药,使他四肢突然缩小,然后艺人于是就带着他到处卖艺,当作戏耍的工具。知道这些情况后,县令大怒,用棍棒打死了这个艺人。

一尺是今天的三分之一米,这两篇故事里面的小人远比“侏儒”矮小,的确是够奇怪的了。志怪故事自然是没有必要用逻辑的东西去分析,不过关于小人的故事还是让我回味良久。

看了一会儿,起身去拿了点吃的胡乱地填了下肚子,看看时间,已经是晚上十点,睡吧睡吧,明天还要继续面对那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报社前几天有消息说可能要裁员,虽然我被裁的可能性很小,但这仍然让我忐忑不安。现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如果我真的失业了,距离许诺给袁妮的目标就更远了。

……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二章 从“血荒”说起(下)”内容快照:

『第二章 从“血荒”说起(下)』

---------------------------------------------------------------------星期二,天气不错。报社唯一的好~是~班时间比别的很多地方~晚一个小时,九点才~班。我走在~班路~,边走边吃着塑料盒子装的~~面,这样的方式在武汉随~可见。每天早晨的公~车~、街~,都可以看见一个个落寞的~影在往自己~里塞着

~~

>> 阅读第3章 第二章 从“血荒”说起(下)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