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岁月回眸 [目录] > 第2章

《岁月回眸》

第2章一、人生初始(2)

作者:杨启贤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1949年8月23日,螺城解放了。国民党军队一早就退出城去,街上已不见一兵一卒。那时关于共产党和解放军的谣传很多,有说他们象“封神榜”里的人物,神通广大;有说他们凶神恶煞,不近人情。那天,我和几位小朋友一直扒在屋顶上,注视着公路上的行人,想看看解放军究竟是啥样的,可惜到傍晚还看不到有什么动静,却听说游击队早已进城接管了县政府,说他们穿着普通人的衣裳,跟老百姓没有两样,只在腰间插一支挂红布条的短枪。

虽然没有“看”到解放,但觉得整个县城的气氛变了,到处充满生机,人们象是从黑黝黝的地洞里走到阳光明媚的天底下,感到明亮和舒畅,可以扬眉吐气,高声说笑。走在路上不时会听到远处传来一阵阵敲锣打鼓的声音,到街上去可以看到文工队在街头表演节目,或是一队穿着红黄服装的男女青年打着腰鼓在迎送什么。对孩子来说,这都是新奇和激动人心的。大人们都说解放了,人人平等,不许再有压迫和剥削。大家兴高彩烈地大声议论着,传递一些新名词。各种民间组织:农协会、妇女会、青年会、民兵、儿童团的牌子就象雨后春笋般地树了起来,人们像过节一般都在忙碌着。

很快,就有人来叫我去参加儿童团。在一间原来属于保长的大客厅里,聚集着几十个高矮不一的孩子,或坐或站排成几列。一个被称为团长的小青年,给大家讲了解放区儿童团抓特务打坏蛋的故事。有一天,他突然分配我跟另一位儿童团员,每天要在我家屋后的小路上站岗查“路条”。那时社会上一股反动势力还在作乱,“土匪”也乘机出来抢劫。进城都要凭区政府开的介绍信,称为“路条”,才能通过。我家屋后的小路是进城的一条必经通道。当时,我感到这是莫大的荣幸和信任。就这么一句话,我俩立即当作一件神圣而伟大的任务来执行,一刻也不敢怠慢。每天清晨一起床就拿着红樱枪,挂上红袖章跑出去,笔挺笔挺地站在路口,对每一位过往路人严肃认真地问一声,“同志!你有‘路条’吗?”不放过任何一个没有“路条”的人。当时是那么认真,心中只有国家,只有“革命”任务,丝毫没有后来常被提起的“人情关系”的概念,可以说是六亲不认,只认“路条”。

一天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被我们挡住了。他解释了半天,我们就是不肯放过。最后他还是悻悻地只能返回原路去。当再次看到他带来了“路条”,我们竟感激似地对他道起谢来,我想这是对他和对自己的共同赞美吧!此外,儿童团还不时搞宣传演出。在自家院子里我们搭了个小小台面,模仿着从大戏台上学来的节目,内容都是关于“抓特务”的,演得“轰轰烈烈”,吸引过不少小观众,连大人有时也会兴致盎然地站着观看。

解放前一年,我还在上小学中年级,就听说我们的校长是“搞地下”的,当时很少看见他。解放后他一下成了“新闻人物”,据说就是他带领游击队接管了县政府。在学校里只见他经常忙着去开会,很少在教书。可是过了不久,却风闻他被抓起来,又过了不久,就听说他被人民政府镇压了,说是他私藏枪枝,怀有二心。一直到我长大后,才又听说这是起冤案错案。当年对一个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天翻地覆,感到不可想像,理解不了那么许多,人们都说,“非常时期”有“非常情况”,这让我后来想到自己的种种遭遇,相比之下,也就不奇怪了,人生本来就不是一条坦荡的路,尤其是在“非常时期”。

1952年秋,我小学毕业,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螺城一中。我的学业成绩是从小学三年级起,才脱颖而出。当年多亏一位新来的国语老师,他瘦瘦的身材,尖下巴,两只眼睛显得特别明亮有神,虽然他很少有过笑容,同学们还是喜欢亲近他。在他身上,我们感到一种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他常给我们讲故事,那些故事都有一些革命的道理,后来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也是“地下党员”。有一次他讲到太平天国的故事,我听得真是“出神入化”,竟然一动不动地坐着,目不转睛地瞪着,直到下课铃响,才缓过来,对我来说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印象特别深刻,下课后感到浑身肌肉又酸又疼,脖子竟扭不动了,好一阵才能舒展一下。这位国语老师不但书教得好,还善于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竞赛,每次课堂上,都会让两组学生同时到黑版上去听写,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我的好胜心因此得到充分发挥,对学习逐渐有了兴趣。那一学期结束,我的学业成绩一下跃居到班上第七位,以后便稳居在前三名,到小学毕业时已是名列全校第一。

读到初中,我对功课已不感到紧张,对演算类的题目,更加稔熟,我只要分析一下“已知”和“未知”,再想想解题的方法和步骤,几乎就了然于心,不用动笔去做,只对毫无把握的题目,才去演算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我的数学和物理科成绩曾有过全学期总评一百分的记录。对成绩我是诚实的,有一次英文考试我还得一百分,但试卷发下来,我发现答案中有个字母写错了,老师没有发现,就主动要求老师给我扣分。平时我往往会比同学少花一半时间就完成课业,而更多时候是在图书馆和运动场上度过。

我喜欢看课外书,记得第一本看的书是《李有才的板话》,是小学语文老师介绍的,因为课本中读到有关的章节,老师要求我们去借来看一看。重要是从此我有了一张《借书证》,开始走进图书馆里去。现在的孩子还没有上学,父母早已给他准备了一大堆《看图识字》之类的读物,恨不得通通塞进他的脑子里,反而不上图书馆了。那时候一方面没有这样的条件,想看书就得借,而另一方面我觉得借来的书比自己买的,还能更有效地读完它。我是图书馆里的常客,管理员对我特别友好,常会让我进到别人进不去的书库里,自己挑选图书。那时尽是借一些童话、寓言、神话和描写少年英雄这类的儿童读物。读初中时开始看长篇,也看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还有当年的获奖作品,象《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聚雨》等,都在这个时期读完。那时的读书,纯粹为了解故事情节,满足好奇心,是不求甚解的,读完之后,并无多大进益。

运动场上我也是活跃分子,学校举办运动会,我虽年纪小,个子不高,但在低龄组占有优势,跳高,百米等项目,连续几届都获得该组的第一名。我还是学校少先队副大队长兼中队长,班级学习委员。不但书读得好,人又长得帅,我在班级中自然成了“出头鸟”。后来有同学竟叫我“汪精卫”,说汪精卫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子”兼“美男子”,并非骂我,是在“夸”我。但我很苦恼,自己没有背叛国家背叛同学,怎么成了“汉奸”?这个比喻不恰当,这种不雅的外号也有损我的人格。当时我自己对着镜子瞧了瞧,恨不得马上毁容,有一点缺陷,才显平常。我以为美的东西,对一个人不一定都是好事,她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赏,特别是外表,要与众人一般样,不可太突出,才不会遭忌妒,被欺凌。

我的面前可以说是阳光灿烂一片美好,差不多所有教过我的老师都会对我另眼看待,特别关照爱护。这使我在家里的“老大”地位,到了学校又得到巩固和发挥,只习惯受到赞扬,不愿听到批评,总想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卖弄小聪明,也不管是在怎样的场合,导致后来我做了一件愚蠢的事。(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一、人生初始(3)”内容快照:

『一、人生初始(3)』

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是仙游人,说话的腔调有点特别,平时同学总喜欢学着开开玩笑,并非出于对老师不尊敬,当着王老师的面还是规规矩矩的。有一天他提问我,我竟然在课堂~也学着~腔调回答问题,结果引起全班同学大笑。我洋洋得意,象是~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王老师却象没事似地,点点头微笑着~我坐~。忽然我~脸~~阵发烧,老师的宽宏大度使我惭愧难当。~课后我本想找他认错,又缺乏勇气,怕同学会取笑我。后来那

~~

>> 阅读第3章 一、人生初始(3)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