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岁月回眸 [目录] > 第3章

《岁月回眸》

第3章一、人生初始(3)

作者:杨启贤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教我们数学的王老师是仙游人,说话的腔调有点特别,平时同学总喜欢学着开开玩笑,并非出于对老师不尊敬,当着王老师的面还是规规矩矩的。有一天他提问我,我竟然在课堂上也学着他的腔调回答问题,结果引起全班同学大笑。我洋洋得意,象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王老师却象没事似地,点点头微笑着叫我坐下。忽然我感到脸上一阵阵发烧,老师的宽宏大度使我惭愧难当。下课后我本想找他认错,又缺乏勇气,怕同学会取笑我。后来那位老师调回他的家乡去,我再没有机会见到他,向他当面道歉。为此我一直感到内疚,老师是那么温和可亲,我却对他如此不恭。尤其是当自己后来也成了一位老师,更觉得是不可饶恕的。

另一件令我悔恨的是,1955年我初中毕业,适逢教育大调整,当年的毕业生只有五分之一能升上高中。学校要求大家要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动员会开了一次又一次,要大家“防止资产阶级同我们争夺下一代”。一天会后我竟天真地对班主任说:“我妈就说过,如果我考上高中,她要买一只手表给我。”不想,这个材料立即汇报给校长,再向上级汇报,成为“资产阶级家庭用物质引诱学生,公然对抗党的号召”的“典型”,还让街政府出面对我母亲进行“教育”。自己的天真幼稚,造成如此后果,我实在对不起母亲。可见我对“政治”从小就是个大傻瓜,**得象个出生的婴儿。

如果说少年时代有值得我自豪的,那就是养成记日记的习惯。初一下学期,学校举办一次文学讲座,介绍当时很有名气的苏联英雄奥列格的母亲写的《我的儿子》这本书。洪老师精采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一时间奥列格成了我最崇拜的英雄。我不但下了决心:“一旦敌人胆敢侵犯我们,我一定要象奥列格那样勇敢去保卫祖国,不怕牺牲。”我还把那本书又细细读过一遍。看到奥列格十岁就开始记日记,可我已经十二岁了,还一无所有,就从这一点学起吧,当晚我写下一生中的第一篇日记。从此记日记断断续续伴我度过大半生,熬过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时光。如今每当我看到当初那几本已被蛀虫咬破散架的日记本,心里多少有点安慰,平添了几分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觉得自己总算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最初的日记内容简短单调,尽是些孩子气的琐事,看了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但积日累月,记日记已成为我生活中一件不可缺少的事。而且真实地反映了我那时纯洁的心灵和少年时代的人生观,有几篇较有内容的,我抄录下来,权当作为少年时期的一部分回忆。时间是1953年至1955年间:

4月25日上午去理发,店里的人都喜欢讲些黄色下流的话,明显在侮辱妇女。我听着十分难受,也非常气愤,闷声不响坐着,让师傅理完发,心想这些人怎么这样无聊,他们活在这世上是为了什么?可我还是个学生,没有勇气站出来指责他们,仅希望能有一位好汉来把这些人训斥一顿。

下午逛新华书店,看到一本新书《牛虻》,我知道奥列格最喜欢这本书,卓娅也看过这本书,还曾经流过不少眼泪。这一定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可以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帮助。我想把它买下,可是一看书价一万二千元(新币一元二角),犹豫了好久,这些钱我存下来是要买一本邮册的。心里一番挣扎,最后我还是战胜自己,咬着牙掏出这笔钱,把书买回家。

5月7日 有人说:“李大钊先生若活到现在一定比毛泽东还大。”显然他在为李大钊先生为革命死得太早,活不到今天,感到可惜,不理解一个革命者为真理而斗争,完全可以为真理去死,不是为了将来能当大官,做**。对于李大钊的牺牲,我们应该更多可惜的,是他不能再为革命多做贡献了。

一个人要活得有意义,人生是短暂的,死是一生的结局,有光荣而死,有罪恶而亡。个人的享福莫过于皇帝,他的存在也不会超过百年。历史是几万倍的百年,这几万倍的时间将咒骂他这渺小的一生。一个英雄,一个谛造历史的英雄,象陈胜、吴广吧!他们的功绩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年,芳名却永垂青史,没有人能“杀死”他们。我不知道自己祖先的名字,连曾祖父也不认识,却记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为真理而死,历史将永远铭记。革命者可以毫无畏惧去死,庸人所以不敢,是因为迷恋这百年的生活——历史的几万分之一。

一个人活着,若不是为了一个崇高的目标,不是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那么,他活着将十分危险。除了真理,所有的东西,不光人民可以满足他,敌人也可以满足他。那么他将跟着谁呢?那就看谁给得多,谁就占有他。那么,这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6月15日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所有勤学的人都是聪明的人。古今中外的科学家、作家、艺术家无不是“读书破万卷”而造就成的。他们的天才表现在善于接受新事物,敏感,记忆力强,善于观察和分析事物,能从大家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出规律。还在于他们有坚忍不拔的意志,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而所有这一切又都是从苦练和实践中得来的,不是与生俱有。爱迪生说:“天才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的血汗。”就是这个道理。

知识才能又象是一把刀,开始使用锋利无比,要是任意砍伐,缺乏耐心保养,也会迟钝。聪明人还得善于思考和工作。年青人比老人有生气、有能力。但青年时代不好好学习,到老来并不因为资格老经验多就受人尊敬,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失其光辉。

9月14日 同学们说我“爱出风头”。我检查自己并没有这种意思。我虽是有许多缺点,好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夸奖,总想超越别人。这都怪自己修养不好,不善于掩盖自己的感情。其实每个人都想把事情办好,办得出色,得到别人的赞赏。如果这叫“出风头”,我想也是不错的,首先他必须有“出风头”的本钱,要不断创造“出风头”的条件。这一来,一个人的才干就得到提高,正如虚荣心是一个人的弱点,有时它又是成功的推动力。我们的国家正需要有才能的人,只有在专制社会里,“爱出风头”才会受到讽刺和打击,因为他们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彼此是仇视的。他们总是一部分人想统治、压迫、剥削另一部分人。我们却希望人人都能为社会主义事业大“出风头”。所以“爱出风头”不应该被看成是有害的。

汹涌的泉水一定会汇成河流,一定会给自己打开一条通向大海的沟道。但是它将绕过多少弯路?在丛林里迷失多少回?洞穿多少深山峡谷?冲毁多少障碍之物,才能最终到达!

1月3日 一个人能否有成就,跟他的心力、情操,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尤其是社会最为重要。勇士加理想还不能成为英雄,要靠宝剑,要靠战场,所谓“时世造英雄”。一个社会所推崇、允许和纵容其发展的东西,就容易有成就。反之,受到压制和反对,就很难得到发展,最终还会被埋没。能在受压迫的情况下努力抗争,才是真正的英雄。历史上有过许多这样的人物,他们的身世与他们后来的名声很不相称。在他们成名的时候,也许自身已看不见。伟人都是先知先觉,他们往往走在别人的前面,与人群是不相容的。待到人们感知他们的真理时,生命已不容他们存在。所以历来统治者得到眼前的利益,革命者则得到未来的芳名。而世上有雕成英雄的石块,也有湮灭海底的珍珠。幸运的石头只有几块,倒霉的珍珠却是无数。

古往今来,文人多蹉跎,屈原投江自尽,司马迁惨遭腐刑,杜甫潦倒一生,白居易放逐千里,五柳先生则隐居山林。凡此种种,可见世上原来就不公平,只有那些无爱于人类的奸诈小人在飞黄腾达。(待续)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一、人生初始(4)”内容快照:

『一、人生初始(4)』

1955年7月,我初中毕业。当时班~有个保送生名额,论成绩和各方面的条件,班~极~~荐我。但因为我有个“资产阶级家庭出~”的符号,最后还是被校方否决了。但是凭借招生~的成绩,我仍然顺利地再次走~了一中。升~高中,意味着离大学不远,也知道自己已经长大,我开始有了理想和目标。此时,在学校里,我仍是顺风顺~,~到老师的赞赏和同学的羡慕。那年我光荣加~青年团,通过劳卫制二级考查

~~

>> 阅读第4章 一、人生初始(4)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