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梅香回到了阔别四年之久生她养她熟习的故乡,回到了她常常梦中相见的母亲身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对于她来说都是那样的亲切,那样的美好。除了陶醉,余下的还是陶醉。
然而当梅香见到自己的母亲时,却又是让她的心是那样的难受。除了痛楚,还是痛楚。因为在她的记忆里自己的母亲永远是那样的美丽,那样的青春。可当母亲真正站在她的面前时,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昔日满头青丝的母亲,如今已是夹杂了许多白发。往日容光焕发的脸庞,如今也已平添了许多**坎坎。母女俩**地抱在一起,想哭却又哭不出来;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她们不是哭不出来,只是她们的泪已经在四年的彼此牵挂中流干。她们也不是没有话可说,只是因有太多的话想一块说出来结果造成了堵塞。
晚上睡在梅香身边的母亲突然问道:“梅香,你这回来应该是要在成都转长途客车的,你没顺便去看望一下你单叔叔吗?”。
搂着妈妈脖子的梅香仿佛现在才想起来似的答道:“哦,我忘了告诉你我昨天中午就去看过单叔叔了,今天早上就是他送我上的汽车。”。
秋菊看着女儿说道:“唉,你单叔叔真是个难得的好人,这么多年要不是他无私的帮助那有你今天啊。梅香,知恩必报这是做人的起码良心。”。
“妈,我知道。”,梅香在妈妈脸上撒娇似的吻了一下轻轻地答道。
“哎,你单叔叔有女朋友了吗?也许他都快要结婚了吧?”,不知秋菊怎么想起问这个问题。
“嗯,据我观察单叔叔好像还没有女朋友。不过我相信像单叔叔这样的好人,将来肯定会找到一个他所最爱的并愿意为之付出一生的好女孩。”,梅香充满一脸自信地说道。
“哎,你说单叔叔会不会是在等你呢?梅香,给妈说句实话你喜欢你单叔叔吗?”,敏感的秋菊冷不丁的提出这样的问题。
但梅香好像早有心理准备似的回答道:“妈妈,说实话对于单叔叔是不是在等我,这我确实不敢肯定。至于我喜不喜欢单叔叔这个问题,我可以直言告诉你:我不只是喜欢单叔叔,我是从心里在爱着他。但我对他的爱也许只能永远埋在自己的心里,因为我确实不想再拖累他了。”。
“你是不是谈的有男朋友了?”,秋菊紧问了一句。
“妈,人家那有什么男朋友嘛。哦,你和单叔叔辛辛苦苦、省吃俭用的供我读书,我会有那心思去谈恋爱吗?”,梅香用充满感情的声音说道。
看了看长大的女儿,秋菊疼爱的说道:“梅香,妈妈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女儿,但你也不要太苦了自己。感情这东西在妈妈看来还是一切随缘的好,如果真有那份缘你也不要刻意的去拒绝。”。
“妈,你放心我会处理好我个人问题的,将来呀我一定会找个你喜欢的女婿回来。”,梅香俏皮的说道。
那晚梅香和母亲是痛痛快快的聊了一晚上,直到雄鸡报晓母女俩才进入梦乡。
第三天梅香怀着一颗苦涩而矛盾的心情去看望了一下离婚以后搬出去另过的父亲。虽说梅香打心眼儿里痛恨自己的父亲,但她还是从心里默认了她的这个**不如的父亲。因为梅德必竟是生她养她的父亲,在她的血管里终究流的是梅德的血。也许是大学几年生活的磨炼;也许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也许更多的是因单良的那颗无时不在的爱心、那颗感恩之心、那颗宽容之心感染着她。几年不见,父亲就变得如此的苍老、如此的衰弱。自打那件伤天良的事发生以后,梅德便像那霜打的茄子从此就一蹶不振了。看着眼前瘦弱的父亲,梅香禁不住流下了几滴酸楚的泪。
反应大不如以前的梅德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女儿充满愧恨地说道:“梅香,都怪我不好。是我害了你妈妈和你,是我毁了这个家。我梅德永远都是个有罪的人,有罪的人啊!”。
心里充满矛盾、痛苦的她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话,只是安慰的说道:“爸爸,过去的事就让他永远过去了吧。希望你在今后的日子里好好保重自己,不要再给自己或他人留下太多的遗憾就行了。”。
唉,好好的一个家就让他因好赌而给毁了。在父亲那也找不到多余的话说,相互间只是默默的坐了一会梅香简单的嘱咐父亲几句便离开了梅德的住屋。望着梅香渐渐消失的背影,感觉更加孤独的梅德任由那悔恨的泪就像那山里的溪水不停的流淌、流淌。
梅香在家待了有十来天便和她亲爱的妈妈,可爱的家乡忍痛告别了。因她已和同学约好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西昌市会合,然后从那再向她们所执教的最终目的地进发。
走的那天天公却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这无疑给她们的离别平增了几分凄凉之感。虽说山里的路因下雨而变得更加的难走,但慈爱的母亲还是坚持走了四十里的山路,一直把梅香送上长途客车,一直目送着自己唯一的希望在自己眼前慢慢的消失。
一路上秋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梅香,你要多保重自己的身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遇事多向你单叔叔请教啊。”
在秋菊的心里总有这样一个问题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并且深深的折磨着她,那就是父母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走出这大山不要再像自己这样和贫穷过一辈子。可当自己的孩子真的有一天像山鹰那样展翅远飞的时候,自己的心又是那样的不舍、那样的空虚、那样的难受。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秋菊就会望着漆黑的夜一遍遍的问自己,可至今她也没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十分满意的答案。
梅香沿途转了两趟车于第三天在西昌市和她的同学兼未来的同事谭华会合了,俩人在百货商店里简单的买了些生活日用品便于第二天启程继续向她们所执教的最后目的地的所在县城进发。
经过一天云里雾里的颠簸她们才到达所在的县城,在县教育局办完必要的手续以后便于第二天俩人又不顾疲劳的往乡里赶。这里的乡村公路和那战场上的炮弹坑差不多,当到了乡政府的时候两个人被车颠的是饭也没吃就去睡了。在乡政府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跟着向导向位于海拨一千多米山上的嗄芝村进发。经过近七个小时艰难跋涉才于下午的五点到了最后的终点站,到了嗄芝村梅香累的是全身就跟散了架似的。虽说她从小是在山区长大的孩子,但她家乡的山路并没有这样的陡这样的难走。对于从小在城市长大从来没走过山路的谭华来说那就累的完全瘫倒在地上了,真可说是差点要了她的命。
位于金沙江边海拨一千多米的嗄芝村其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造成这里的彝族群众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虽说这里的药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诸如(附子、川贝母、虫草、黄连等);虽说这的草资源非常丰富十分有利于发展山羊等食草类动物的养殖。但由于这里的交通实在是太落后太原始了所有的财富都运不出去,正如人们常说的看着银子化成水。
在这沿江上下几百里几乎没有一座像样的渡桥,两岸的往来依靠的还是溜索这种最古老的渡江工具。所谓的溜索就是用竹篾扭成手腕粗细的大索,然后横拉于江河之上固定在两岸的大树或石崖之上即成溜索。人们用溜板作辅助工具沿竹索从空中滑过,这里的人们就是用这种古老的交通工具进行最原始的各种交流。因为这种交通工具毫无安全可言,所以坠江的惨事是常有发生。虽说后来许多地方的溜索材料由竹篾改成了钢索,但那样的安全系数同样是非常低的。
这里的自然风光是非常美丽非常迷人的,但遗憾的是这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却是非常贫瘠的。由于这里至今还不通电不通路,所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完全有一种仿佛生活在蛮荒时代的感觉。偶尔有点可怜的残缺不全的外界信息,也是靠偶尔一两个在外打工回来的人东一句西一句凑成的。
彝族人非常纯朴、非常好客,他们总是会尽他们最大的能力来感谢帮助过他们的人。她们到那的当晚,村民们就自发的宰了一只羊为她们洗尘。大人们和小孩们都围着篝火,跳着彝族人特有的舞蹈。村民们就是用这种最古老最纯朴的方式来欢迎她们的到来,因在这里人们的眼中梅香和谭华就是孩子们光明的使者,就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希望。
在欢迎会上村长用那有些颤微微的手端着自己的酒对梅香和谭华说道:“你们来了,孩子们也就有希望了。孩子们有了希望,我们彝族人也就有了希望。嗨,只是要辛苦你们了。”。
村长的话虽不多,但在他的话里不知寄托了多少期望。
梅香看着依偎在自己身边被篝火映的通红的小阿呷那甜甜的笑容,再联想着已经辍学几个月的孩子们,她的心在阵阵发痛的同时也感觉到身上未来的担子更重了。
经过梅香和谭华一个多星期的紧张准备,已经辍学几个月的孩子们终于重又回到了他们盼望已久的学校,回到了他们那久违的课堂。原有的几个学生再加上梅香她们挨家的走访、劝说,最终有二十来个学生报了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回音壁里的爱恋(五)”内容快照:
『回音壁里的爱恋(五)』
她俩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分析决定废除以前那种~季收获的教学方式,而采用正规学校滚动式的教学方法。梅~负责一至六年级的语文和~育,谭华则负责一至六年级的数学和音乐。所谓的~季收获的教学方式那是以前在嗄芝村因常常只有一个代课老师,所以学校只能采取将不同年龄孩子混编一个班。等这个班从一年级学到六年级以后,才重新招一批又从一年级开始教,因此当地的人们把这种教育方式称作~季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