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府前前后后占地约有四十来亩,东边是管事的主屋白公馆,西边是迎客用的侧屋金娇院,中间隔着家主住的秋水堂。东南边是苏府的后花园,南边有一条从外河引水形成囡锦湖的水闸口,闸口的最南边是一座宽敞的祠堂,里面摆放着的是历代苏府仙逝者的牌位,老爷与大夫人的牌位也在里面。
妙心一大早就起身换了孝服,梳洗了一番,连早膳也没有用便随着碧荷,带着如鸯出了馨园,穿过连着白公馆与馨园的走廊,很快就到了主屋白公馆。
和晏一身白衣神色颓废地坐在主屋内的偏座上,稚嫩的脸上满是悲凉,望见妙心远远地走来,急忙起来迎了上去:“老二,昨**睡的那么晚,怎么不多歇息一会?”
妙心强忍住眼眶里几欲流出的泪水,拉着和晏重新在偏座上坐了下来,带着哭腔说道:“大哥才应该多歇息一会,如今阿爹阿娘故去,族里的那些宗亲又惦记着家产,家里面的姨娘们也咄咄逼人,哥哥身为一家之主,想必早就为这些事急得焦头烂额,身体怎么吃得消?”
正说着,二姨娘带着三弟和旭在一帮丫鬟婆子的簇拥下走进了屋。
二姨娘身上穿着麻布孝服,头上戴着一朵精致的白花,挽着髻,倒也有几分朴实的美。
进屋看见妙心与和晏同坐一席,不满地冷哼了一声:“如今大爷也是苏家的主公了,怎么可以不顾规矩和女人同席,也不怕下人说闲话。”
和晏顿时一脸愠色。
如今阿爹阿娘刚刚故去,自己妹妹心里一定不好受,身边也没什么值得信任的人,二娘怎么可以连安慰妹妹的这一席余地都不肯给自己留,莫不是真要自己看着妹妹一个人承受那些丧亲之痛?
想到这,和晏翻江倒海似的,第一次对二姨娘有了怨恨。
却不能将不满全然爆发出来,只得冷哼一声说道:“二姨娘似乎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凭什么说三道四。”
二姨娘愕然,正准备开口时,三姨娘和四姨娘以及四妹妙真先后到了主屋。
各位姨娘急忙上前给妙心与和晏见礼,然后妙心从四姨娘手中接过了妙真,然后转身对着和晏说道:“大哥,时辰差不多了,我们去祠堂吧!”
和晏点了点头,命人备好暖炉,领着众多家眷奴仆一道往祠堂去了。
因连下了好几天的雪,屋檐、树梢、地面白皑皑地铺上了一层寒霜,而且天气寒冷,北风呼呼一吹,水就会立马凝成冰。清扫过积雪的青石砖沾了雪水,就变得更滑了。
一行人路过祠堂东边的囡锦湖时,妙心的脚突然一打滑,怀里抱着的妙真便从手中飞了出去,在地上连打了好几个滚,最终‘噗通’一声掉进了湖里面。
湖面上结着一层薄薄的冰,经妙真这么一落下,全然碎掉。
湖水顿时淹没妙真小小的身子,只看见一个盘着发髻地头顶在水中挣扎着,时而浮起时而沉下。
四姨娘惊呼一声,冲到湖边准备跳进去将自己的女儿救起来,却将自己不会水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好在一旁家仆即使拉住了四姨娘,接着会水的几个随侍家仆紧跟着跳进湖里,捞起了落水的妙真。
和晏立马叫人将妙真送进就近了屋子,换了衣衫,又请来大夫,这才让众人松了一口气。
四姨娘反应过来以后,挣脱家仆的束缚,冲到妙心面前,一把拽住妙心的衣领冠子,声音梗咽地吼道:“二姑娘,老四那么小,你这么狠得下心这样做,她可是你妹妹啊,你怎么狠得下心。”说着,四姨娘拽着妙心就要往湖里跳。
妙心任由她拽着,不反抗也不说什么,只是一脸的歉意望着几近疯癫的四姨娘。
妙真是四姨娘活着的唯一信念,也是四姨娘唯一的亲人,妙心比苏府上下所有人都要清楚妙真对四姨娘的重要性。
一旁的家仆急忙上前强行将四姨娘与妙心分开。
四姨娘房里的曹妈妈上前拉住四姨娘的胳膊,劝道:“姨娘这又何苦,这天下了好几天的雪,地上肯定很滑,二姑娘也是不小心失了手,姨娘又何必这么较真?”
碧荷也上前拉住了四姨娘的另一只胳膊,转移了话题:“姨娘不如先去瞧瞧四姑娘,看看有没有什么大碍,也好让心里有个底。”
说着,几个人便得了和晏的准许往四姑娘就近歇息的屋子走去。四姨娘依旧哭哭啼啼的,怎么劝也停不了。
和晏见四姨娘离开,方才满脸阴霾,走到妙心身边问道:“刚才是如何?怎么好端端的老四就落水了?”
妙心泪眼婆娑地看着和晏,说道:“本是走的好好的,哪知道雪后路滑,一不小心便失了手,若是四妹出了什么意外,我又怎么有颜面去面对阿爹和四姨娘啊!”
和晏叹道:“这也不能怪你,现在时辰快到了,还是先去完礼吧,省得落下什么口舌让下人嚼了舌根子。”说着,和晏命了几个丫鬟婆子扶着妙心继续往祠堂走去。
二姨娘见此冷笑一声,说道:“老爷刚刚去了,二姑娘就这般狠心,若是从小养在家里,指不定这大家子里连人骨头都不剩了呢!”
妙心身子一震,心里想道:二姨娘的话怎般这么恶毒。
眼泪顿时落了下来,扶着婆子的手,有些不服气的说道:“二姨娘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才是。”
二姨娘顿时无语。
过了囡锦湖旁边的垂花门,两边是抄手游廊,当中就是穿堂,当地放着一个紫檀架子大理石的大插屏。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祠堂大院。
和晏领着妙心等人从正门而入,台阶上坐着几个穿白着黑的丫鬟,一见他们来了,便忙着迎了上来,说道:“大少爷,老爷与大夫人的牌位已经供了上去,荣府的表夫人也已经到了祠堂,就侯着您和小姐姨娘们呢!”
于是三四人打起了青灯,立在了祠堂大门的两边。
和晏等人方进了祠堂,只见两个丫鬟扶着一位鬓发微白的中年女子迎上来,和晏等人急忙见礼。
这便是苏老爷的大舅母,和晏这辈的舅奶奶,苏氏太君。
荣老夫人一把将妙心搂入怀中,直说这丫头命苦,大哭了起来。当下地下侍立之人无不掩面哭泣,妙心也是哭个不住。荣老夫人本来就与苏府众人关系颇好,所以是格外疼爱这个从小在外的侄孙女。
和晏上前扶住了荣老夫人,说道:“舅奶奶,时辰快到了,我们还是先给阿爹阿娘上香吧!”
荣老夫人点了点头,扶着和晏与妙心的手走到了祠堂内屋,呈放牌位的地方。
内屋很宽敞,四周摆放着桃木屏风,挂着白绫黑纱,一种阴森感觉油然而生。
旁边侍立的丫鬟立马递来了香烛,点燃了火盆。
荣老夫人在牌位前的软垫上跪了下来,点了了手中的香烛,插在香炉上,拿起了木鱼和槌子开始一边闭眼敲打起来,一边振振有词地念着悼词。
和晏也急忙上了香,磕了头。
接下来便是妙心,和旭以及姨娘们上香,四姨娘是最后赶来的,红肿着双眼也上了香。因为妙真落水见不得风,和晏便让四姨娘替了妙真上了孝香。
荣老夫人念完悼词,扶着丫鬟的手站了起来,转身看着依旧泪眼婆娑的妙心说道:“心丫头身子羸弱,不宜在这样阴气颇重的地方呆久了,留你哥哥和姨娘们侯在这里便是,你且先与我去荣府一趟吧!”
闻言,妙心急忙上前扶住了荣老夫人的手,答应了一声“是”字,遂带着碧荷几个贴身侍奉的丫鬟跟着荣老夫人去了,大家送至穿堂前。
出了垂花门,早有众小厮们拉过一辆翠幄青釉车,大舅奶奶携了妙心,坐在上面,众婆子们放下丝质的车帘,方才命小厮们抬起,拉至宽敞处,架上了骡马,亦出了西角门,往东过了荣府正门,接着进入了一扇黑油大门里面,至于仪门前方卸了车。
众小厮退出,方才有丫鬟打起车帘,扶着荣老夫人与妙心下了车进入院中。
妙心是头一次到荣府,看见房屋院宇的格局,想来必定是从荣府中花园隔断出来的。
进入三层仪门,果然看见正房厢馥游廊,全部皆是小巧别致,不像方才外面那边的轩峻壮丽;并且院中随处可以看见树木山石。一时进入正室,早就有许多衣着朴实,却用料上乘的姬妾丫鬟迎着。
荣老夫人让妙心在榻上坐了下来,然后命人到府里将所有夫人少爷以及小姐请来。过了一会人来回话说:“大夫人说了:‘如今刚刚午时,想必心姑娘定是没有用膳,且先命人备好午膳,一道上桌时再见也不迟’。”
荣老夫人听了以后,说道:“这倒也是了,宝丫头想得周到,心丫头先在府里左右看看,以后也好在这里多玩玩,免得回去又触目伤怀。”
妙心忙站起来,一一听了,再坐片刻,便起身告辞:“舅奶奶爱惜赐饭,原本不应辞,只是我心里放心不下府里琐事,恐领了赐去不恭敬,异日再来领,可好?还望舅奶奶容谅。”
荣老夫人一听,叹了一口气,说道:“心丫头难得回来一次,虽说是恰逢你阿爹阿娘丧事,但是苏府里如今口舌杂乱,你今日又出了那么一件大事,回去怕是也坐立不安,听舅奶奶一回话,留下便是,晚间我再遣人送你回去。”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三章——亲戚”内容快照:
『第三章——亲戚』
妙心见~辞不去,便也不再说~离开。荣老夫人遂命两三个嬷嬷好生带着姑娘先去歇息一~。出了门,众嬷嬷引着妙心以及随侍的几个苏府丫鬟,便往东边行廊转了一个弯,~过一个~的~堂,往南大厅~走去,仪门内是一个大院落,~五间大正房,两边厢房鹿~~房钻~,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起和晏~不同。妙心一看便知道这才是正正经经的正内室,一条大甬路,直接连到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