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道光末年,宫廷逾益糜烂,吏治堕污,民生憔悴,国势日衰。长江上下,黄河两岸,水旱频仍。南方水漫田畴,北方赤地千里,饥民如蚁,饿殍遍地。大批灾民背井离乡、携妻担子逶迤在逃往关东的黄尘古道上。
关东乃满洲发祥之地,满清入主中原以后封为禁地,不准汉人迁居和垦荒耕种。饥民们宁可被砍头也不愿坐以待毙。所以,从乾隆朝以来,涌出山海关的山东、山西、河北、河南人越来越多,朝廷不得不颁布开禁令。关东地大物博,资源丰厚,人烟稀少,土肥草壮。山养人,水养人,土更养人,一代一代的逃荒者就选择了这条谋求生存的唯一出路。
山东省登州府文登县大张村有两户姓萧的兄弟。族兄弟萧蒲是个地道的庄稼把式,五十来岁,老两口有两个儿子百中、千中,都二十大几了,还没说媳妇。族弟萧满,自幼聪敏,读过几年私塾,但后来因患上天花,虽多方医治保住了性命,眼睛却瞎了。为求生计,他后来潜心钻研卜术,几年功夫便已通晓了算命卜卦之道,二十几岁时便已闻名乡里,乡人众口皆碑,誉之为“神瞎子”。后来,亲友们张罗着给他成了家,如今已有了三个孩子,大儿子正中已经6岁了,媳妇陈氏是个爽爽快快、能说能干的女人。生儿育女、操持家务、喂猪喂鸡,干什么都风风火火、有始有终。一家五口靠丈夫的卦金和副业收入,小日子也还算过得去。两家人都没有土地,靠着勤劳节俭,维持着年复一年的并不富裕的日子。
可是,这几年就不行了。齐鲁大地连年荒旱,又加上闹兵闹匪、灾荒时疫,有地的都因欠收、绝收而缺衣少食,何况这两户没地的人家!生活实在混不下去了。这年月虽然打卦问卜的少了,但萧满还免不了去四乡云游,招揽生意。走的地方多了,得到的信息也就多些,但大多是相同的内容:为求生计,闯关东去!
萧满把想法同媳妇一说,媳妇倒是痛快:哪块黄土不养人!人挪活,树挪死,别人能去,我们也能去!小两口又去找萧蒲大哥核计,老哥哥一家人强力壮,更是没说的。于是,两家决定结伴去闯关东。
说走就走,穷苦人家除了几间破草房也没什么牵挂,经过简单的准备,又仨不值俩地变卖了简单的家产。腊月初五这天,两家人几步一回头地蹒跚着走出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张村。
萧氏兄弟一直走到奉天附近,也未选中合适的落脚之地,听人说从此往东,过吉林乌拉走水路沿松花江往西北行,可到伯都讷,据说那里已于清朝嘉庆年间设了厅署,大兴农事,励民垦荒。
于是,萧满兄弟俩决定带着家人去伯都讷落脚。到了吉林,他们搭乘放运的木排,直奔伯都讷新城。
伯都讷新城自康熙年间立城以来便是塞外重镇,后借农垦、水运之利,逐渐发展成为松嫩平原上的重要商埠。
萧氏兄弟以为,农民的本事就是种地,城里再好,也没有农民施展的余地。于是,兄弟二人又携家眷来到了离城约40公里的四马架屯。这里距北江(即松花江干流)不到10公里,东距长春岭集市约15公里,屯子不大,只有十几户人家,周围是一望无际的沃野。萧氏兄弟相中了这块地方,于是他们便在四马架屯定居下来。
萧满初到四马架屯时,仍以算命为生,后来,垦殖了少量的土地。他的几个儿子渐渐长大,除了种地以外,冬闲时萧满的几个儿了还从事长短途运输。
萧家定居后,一得清末开禁的“天时”,二占伯都讷土肥水美的“地利”,其三便是人口优势和精于理财的“人和”之术了。凭着这些优势,萧家一步步发达起来。
到19世纪末,萧家已经繁衍成拥有百余人口的大家族。后来萧蒲家子弟分居,多数人迁居他乡,留居者家道平平。而萧满家则成了十里八屯数一数二的大粮户了。到19世纪后半叶,萧满家终于成为伯都讷北部拥有上千公顷土地的富室望族。
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同父母一同逃荒过来的老大正中、老二允中、老三安中都已年过半百,子孙满堂了。到四马架屯后出生的喜中、汉中、云中、山中、贵中兄弟五个和一个妹妹,也已经长大成人。这就是萧振瀛祖父辈被乡人称为“中”字辈的“老八股”。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弟兄八人的下一代“国”字辈也陆续长成,共有弟兄18人。年长一些的如正中膝下的国栋、国梃、国权、示中膝下的国植、国森、国桉和安中膝下的国相,喜中膝下的国柱,都已经是20几岁的大小伙子,有几个已结了婚,成家立业了。
振瀛的父亲国梃是正中的次子,没念过书,在他该上学的时候,也正是萧家创业的兴盛时期,建房、开荒,处处缺人手。所以他从10岁就跟着父兄下地劳动,15岁学赶大车,摆弄牲口,终于成为合族上下交口称赞的好车把式。由于常年在外边栉风沐雨,造就了一副好身板,红黑的脸膛,响亮的膛音,健壮的胸脯,特别是一双有力的大手,常叫那些号称正经庄稼人羡慕。而他与生俱来的憨厚直爽、寡言少语、与人无争、与世无争的天性,又使他在大家族中有了一个挺好的人缘。
振瀛的母亲姓谭,原是伯都讷南荒增盛永一带一个中等人家女儿,从小跟舅舅学过字,读过诗。虽没有深造,但能看得唱本,会讲故事。嫁给萧家后妯娌们常常聚到她的屋里听她讲“五鼠闹东京”、“八仙过海”、“瓦岗寨”等传奇故事。嘴上功夫正好补上了丈夫一向木讷的缺。谭氏聪明灵秀,秉性温良,举止大度,处事不急不躁,稳稳妥妥,在家庭里从不与人计较短长,遇事很有主见,是那种外柔内刚的女子。
公元1890年,萧满已经68岁了,这年农历五月初二,公历6月18日,萧家第四代的第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他就是长房萧正中的长孙萧振瀛。
这个名字是萧满给起的。瀛者,海也,可容纳百川,气势宏伟。
冬去春来,寒暑交替,转眼过了三年,又是满目葱茏、百花吐蕊的季节。瀛儿过了三周岁生日,已经能跑能跳,能流利地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了。由于母亲的教导,他甚至还能片断地背诵几段《三字经》和几首不完整的《千家诗》。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2章:第一章 来自平民2”内容快照:
『第一章 来自平民2』
瀛儿从小长得~结实,比同龄的孩子~高出半个头。总不爱哭,但也不爱笑,只是爱听大人说话。平时没事,总爱坐在二门墩子~看马。萧~对失明人及有各种残疾的人有一种~~的怜爱之心,自从日子发达以后,曾无数次收留或周济过他们。在太爷爷的感染~,六岁那年秋末的一天,振瀛在大门外看伙伴们玩耍,忽见从西边走来一老一少,老人失明,由一个十岁左右的~孩领着,~~褴褛,在傍晚的西风中瑟瑟发~。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