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萧振瀛先生传 [目录] > 第7章

《萧振瀛先生传》

第7章第二章 投笔从戎5

作者:豆粥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二任重道远

步政坛理赋葆荣旌归众望衔职入京师

来省城这几年,萧振瀛通过刘哲的关系,同省里的一些上层人物大多都熟悉了,特别是同莫德惠、万福麟等人的交情,是更深一层。至于孙烈臣,顶头上司,则只是保持着着尊重、信任、和睦的上下级关系而已。

莫德惠,字柳忱,吉林省双城县人,原京师大学堂(后改北京大学)毕业,是辛亥革命元老。民国成立后,曾为众议院议员,蒙藏院总裁,后来又管过一段吉林农垦和田赋。在奉系军政界颇有影响。在同萧振瀛的交往中,他发现这骑兵团长不但善带兵,而且更具政治头脑,对经济方面也是个难得的行家。他同刘哲商量,如果从事经济、政治活动,萧振瀛更可以发挥其特长。恰逢这一年吉林省清查土地局改组为清理田赋局,局长出了缺。莫、刘二人便谋划着为萧振瀛活动这一差事。二人分了工,由刘哲作萧振瀛的工作,离军从政,莫德惠去奉天巡阅使署游说。如果说莫先生是出于关怀爱护、提携年轻的朋友,莫如说他想在吉林省通过严格的土地“升科”、清查“浮多地”以及励民垦荒,让大片大片的沃土再生奇迹,也就是说,他把乡省丰田增赋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骑兵团长身上。

东北的冬天,嘎嘎的冷;但东北的夏天,也并不凉爽。还没进伏天,已经热得难受了。加上民国九年(1920年)初夏少雨,空气干燥,就是横跨松花江的吉林城,也一点觉不出近水的清凉优势。街面上,柳树枝条无力地搭拉着,大片的杨树叶子上挂满了尘土,早已失去了晚春时的光亮。大街上偶有马车或骑兵小队驰过,飞扬的尘土便半天半天消散不去。

北山脚下,一个挨一个的卖吃食的小摊,摊主都躲在凉棚下或树荫里,扇着大薄扇。间或传出一声吆喝:

“枣发糕,馒头——哇!”这是一位回族的男高音。

“江米黄米的大粽子咧——”这是一声突然暴发式的男低音。

胡同里又传出一声:

“切糕——热乎!”随着喊声,一只木轮手推独轮车,吱吱嘎嘎地推出来,加入了食摊们的队伍。但尽管吆喝声此起彼伏,买主却并不多。一个小姑娘,挎一柳条筐,上边盖着兰布,手里拿着一个小锤子和环锥,站在一棵柳树下。她身边总有人过去买点她的东西,但每每等人走了,她才清脆地喊了一嗓子:

“江冰大块——”这是当时江城唯一的一种冷饮。

离这片小闹市不远,有一个不小的宅院,青砖小门楼,里面是天井,大瓦房。这是刘哲最近搬迁来的新宅。

内宅客厅里,刘哲正在和人打牌。他的对面是一个身材不高但很剽悍的军人,年龄约在40岁上下。因天气热,外面的军装脱了下来,连同武装带搭在身后的椅背上,白衬衣也解开了领口和上边两个扣子。这人姓万名福麟,字寿山,吉林农安人,幼时家贫,十几岁即给人抗活当“半拉子”,直至从军、当官,人们还常叫他的绰号“万半拉子”。当时是奉军第二十九师一一四团团长。打横的一位身着灰布长衫,虽然天热,却只是高高挽起了袖口,年龄与主人刘哲相仿。他是吉林乃至东北政界的名人莫德惠。同莫德惠对坐的是刘哲夫人,举止文雅,落落大方。

万福麟团长最近要升旅长。并传出信来说,还要兼什么哈满护路军的司令。委任状还没下,两位老朋友就张罗着给他祝贺。正好最近刚当了两年的骑兵团长的萧振瀛被调离军队,改委地方职务,所以今天刘哲请了老万、莫先生、也请了即将卸任的萧团长。

“和了!”万福麟高兴地喊了一声,“自摸,加番,上钱!”边说边推倒了自己的牌,几个人也把牌摊了。

刘夫人边洗牌边说:“万团长眼看荣升高转了,这牌也跟着‘溜须’啊!”刘哲接道:“自古就都说‘升官’,‘发财’,看来这两件事还真是联系紧密呢!什么时候中国能升官不发财,这国运兴许才有希望啊!”

万福麟码完牌,打出骰子,接语道:“什么升官啊,高转哪,像我们这些扛枪的,要往上挪,哪一步不是拿命换来的!”

“那你为什么不弃武从政啊?”莫德惠接了一句。

“嗬嗬!您以为我是萧仙阁?念过大书,我哪是那块料啊!”说着,把手里的牌调整好。突然接下来说:“哎?说到萧仙阁,我这才想起来,这都什么时候了?他咋还没到?眼看就要**这张卖命的老虎皮,去当大官,怎么,还拿咱哥们一把?”

“是哪一位背后讲究人哪?”随着话音,萧振瀛推门走进来。

万福麟打出一张牌,这才倒出功夫来说话:“嘿!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不是我叨咕这么两嘴呀,东家早把你忘了!”

“嗬嗬,万司令自己得罪人了,怎么把毛病往我身上推呀?”刘夫人说着,站起来,对萧振瀛说:“仙阁兄弟,你来替替我,要不然,我就让寿山兄弟赢光了!”

“不,不。”萧振瀛忙摆了摆手,“还是让寿山兄接着赢吧,练好了,好上哈尔滨去赢老毛子!”

万福麟刚要接话,刘哲推倒了牌,说;“天热,坐时间长了,也真累,就到这吧,仙阁他也不好这一道,咱们大家说说话,活动活动,好吃饭!”

1920年夏,萧振瀛卸去了骑兵团长职务,接任吉林省清理田赋局局长。清理田赋局长这个差事,是个肥缺,可也是个累活,难活。农业为主的省份,田赋是全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支柱,收不上来,上边不满意;强收硬抢,老百姓日子没法过。特别是那些土财主、地头蛇,展垦的“浮多地”年年有增,就是隐匿不报,成了历任田赋衙门望而生难的大问题。萧振瀛本是庄稼院出来的孩子,对农业并不陌生,他在上任半年内对大部分耕地、可耕地、待垦地进行了踏查,并拿住了几个开黑地不报的大户,狠狠地整治了一番,清理“浮多地”一下子有了进展。当他在踏查中看到吉林全省尚有那么多荒地待垦,心中就更有了数。他想,眼睛不能只盯住现有那些农田、农户和那些粮食产量上!他除了认真办理土地入籍升科,认真清理“浮多地”外,更看中了那些深草没棵肥得淌油的江湾地,和那些虽有些轻碱轻硝,但侍弄二年都可变成好地的荒野。

在刘、莫的全力支持下,萧振瀛到任后,在认真清丈、清理那些大粮户展垦的“浮多地”的同时,报请东三省巡阅使署,在松辽、松嫩和三江平原上,组织民力,开垦荒地。多垦荒一垧,少收一成田赋,以资鼓励。同时派员勘察,为各区各县划定范围,明确下达任务。还申请了一批款子,低息借给无畜无犋的农户置办畜犋,秋后顶还。

他的这些措施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仅一年多的时间,即清查出漏缴田赋的“浮多地”20多万垧,田赋增收近40万元,而且通过鼓励垦荒,使全省耕地面积一下子增加几十万垧,增建了几百处窝棚和村屯。虽说穷苦人仍然穷苦,实力强的大户占的便宜更多,但全省田亩大增,粮食产量大增,田赋也跟着大增。当然,各级官吏的腰包也鼓溜不少。

这一年(1921年),正逢萧振瀛的老长官孙烈臣调任吉林督军,萧振瀛有了施展抱负的靠山,因此工作更加卖力。此时,东北王奉天巡阅使张作霖大帅同关内以曹昆、吴佩孚等直系军阀争夺势力范围,准备大战也需大批的钱粮。吉林一年增殖的田赋,虽说远远不够张大帅的胃口,可怎么也不能算是杯水车薪,借了不少力的,加了孙烈臣一再保举,张大帅也非常高兴。年底,以奉天巡阅使署的名义,给吉林田赋局长萧振瀛来个通令嘉奖!当初力荐其从政的莫、刘二位元老,也是劲头更足地“到处逢人说项斯”。有这一奖,有老长官一举,再有几位老兄的支持。萧振瀛大名在吉林省内不胫而走,德名大噪。

再有几天就快过阳历新年了。这一天,吉林下了一场小雪。午夜一过,便下了大雾。夜里,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松花江的水雾漫过江堤、漫过树梢,满街满巷的树上神奇地挂上厚厚的树挂。萧振瀛仍坚持起早舞剑,冬夏不辍。今天走出局署后门,走进这神话般的冰雕玉砌的世界。

他练了一阵,看江边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便收了剑,回到局署。值班员告诉他:“方才刘议长来两次电话,请您回电话。”

萧振瀛拨通电话首先向老大哥问了早安。刘哲告诉他,万福麟回吉林公干,三天事毕,要见见这位老弟,还特别提到要为他贺功的事。因为今天午后就要走,所以起早打电话,希望他安排一下,早饭后到刘宅相见。

刘宅客厅里,万福麟身着少将军装,坐在沙发上吸烟,眉毛高挑,神采飞扬,举止之间很有些将军风度。

“哎呀呀,我说你这个大局长啊,不穿军装了,可还是这么雍容大方啊!哈哈!”

“寿山兄,开小弟玩笑啊?将军服可不是一般敢着身的哟!您这位戎马倥偬的上将军,今日如何得闲,溜回我江城小驻?”

“仙阁呀,你说寿山开你的玩笑,你这回马一剑,力量也不小嘛,啊!”刘哲说道。人们说着话,莫德惠来了。几位老朋友又热闹了一番。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第二章 投笔从戎6”内容快照:

『第二章 投笔从戎6』

1922年4月,直奉大战爆发。直奉两系军阀,皆为原北洋军阀~系内比较大的地方军阀势~。北洋军阀,是窃国大盗袁世凯~持起来的于19世纪末基本形成的封建买办军阀集团。袁世凯当了83天洪宪皇帝被迫~台后郁郁而~,他培植并持之起家的北洋军阀即刻分裂,形成了混~的割据局面。以段祺瑞为首的皖系在日本的支持~,握有~大权,控制皖、鲁、浙、闽、陕等省。以冯国璋为代表的以英美为后台的直系,控制长江中~游的

~~

>> 阅读第8章 第二章 投笔从戎6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