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雷系岳飞第二个儿子,刘氏生,字发祥,号夏卿,又号声甫。宋靖康元年(1126年)3月17日,生于山西平定县军中,据河南夏邑县《岳氏宗谱》记载:岳飞宣和六年(1124年)赴平定任偏校二年,至靖康元年(1126年)刘氏生岳雷后离开平定,金南侵中原时失散。建炎三年(1129年)寻回军中。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月,“莫须有”冤案起,万俟卨严刑逼供,“飞久不伏,因不食求死,命其子雷视之。雷入侍奉看,飞始复进食,岳飞被难后,16岁的岳雷随同母亲李氏夫人被发配流放云南。
岳雷妻赵氏,生四子二女,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孝宗皇帝为岳飞平反的前一年,岳雷全家从云南回来时,长女岳二娘,22岁,长子岳经20岁,二子岳纬,19岁,二女岳三娘,十六岁,三子岳纲,13岁,四子岳纪,11岁,1162年4月初三到潭州(今长沙市)北裹厢居住。同年,7月13日,冤案昭雪后,岳雷封忠训郎,阁门祗侯,又蹭武略郎,翰林院大学士。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绍忠侯。岳雷晚年居丹阳培棠,归岳琛(岳霖子)就养。卒于嘉定三年(1210年)8月22日,寿年78岁,葬丹阳城东四十里鹤迹寺岳雷坟。岳雷妻赵氏,封辅德夫人。
2岳霖为岳飞三子,号商卿。宋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十五日,生于宜兴唐门军中。母李氏,岳飞与李氏结婚是一一三O年春,在宜兴张渚,婚后居唐门,生岳霖。岳飞遇害时,岳霖年十二岁,孝宗皇帝昭雪时,岳霖三十二岁。(详见“岳娩南渡蒙冤”编)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二十三日,圣旨复岳霖为右承事郎。后又授南赣都督,食邑宜兴。淳熙三年,岳霖任广西钦州知县,淳熙五年(1178年)孝宗皇帝便殿诏见岳霖时说:“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之”。岳霖稽首涕泣说:“仰蒙圣察抚念,故家臣不胜感激”!岳霖遂上疏请求归还高宗当年所赐岳飞的御札,手诏,孝宗皇帝诏令准左藏南库还之。岳霖淳熙十二年任川转运判宫,淳熙十六年任太常卿、左司郎中和提举封椿库等官职,官至朝请大夫、敷文阁侍制,兵部侍郎,广东经略安抚使,赠太中大夫,岳霖与朱喜、张拭为友,在各方的帮助下,即着手搜集岳飞遗文,修编成书。因年老多病,尚未完稿即病卒。岳霖卒于绍熙三年(1192年)十月,其时岳霖在广州做官(知广州),故时岳珂年方十岁,随父官游。岳霖寿年六十二岁。临终执其三子岳珂手遗嘱:“先公之忠未显,冤未白,事实之在人耳目者,日就湮没。余初罹大祸,漂泊囚螺。及至仕途,而考于见闻,访于遗卒,掇拾而未及上,余罪也。苟能卒父志,雪尔祖之冤,吾死瞑目矣”!岳霖卒后由岳珂从岭南护丧北归。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缵忠侯。岳霖墓碑为,(缵忠侯霖公之墓)。岳珂在《程史》卷二《赵希光节概》条明言:“绍熙壬子冬,先君子损馆于广,余甫十龄,护丧北归”。护丧北归是为了安葬岳霖。岳霖葬江苏宜兴县城东四十里之唐门村显祖庵侧,伴岳飞衣冠冢之北。岳飞衣冠冢安葬在唐门桥后的一个天然的“金钩钓月”地上。
3岳震为岳飞四子,号东卿。宋绍兴三年(1135年)四月生于军中,母李氏。岳飞被难时,岳震年仅七岁,与兄岳霆同时居九江庐山下沙河家中,父兄遇害的噩耗传来,家人闻变拥其兄弟二人过长江,改姓鄂,潜于黄梅大河之滨,后迁聂家大湾。岳飞冤案昭雪后,岳震历任朝请大夫,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户部度制司郎中,江东提举等职,宁宗赠保义郎,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加封缉忠侯。岳震卒后葬黄梅县苦竹乡杨梅岑村老树坡山上,与霆侯合冢,墓碑曰《大宋岳飞之子岳震岳霆之墓》,为黄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震妻周氏,封翊德夫人,生六子:长子岳瓒,字念一,授从事郎,任无为军安抚使;次子岳琯,字念三,授承直郎,任广州知录侍班;三子岳玭,字念四,授迪功郎,任汀洲连城使;四子岳琚,字念六,授将士郎;五子岳踌,字念七,授将士郎;六子岳璇,字念九。
4岳霆
岳霆系岳飞第五个儿子,字应时,号君锡。南宋绍兴七年(1137年)二月生于军中,母李氏。父兄遇害时,岳霆岳震在江州故居居住,噩耗传来,家人闻变引岳震岳霆兄弟二人潜过长江,改姓鄂,隐居于黄梅大河镇后迁聂家湾。
21年后,孝宗皇帝为岳父子平反昭雪时,才恢复岳姓。岳霆初名岳霭,孝宗皇帝赐名岳霆,官授朝散大夫,监潭州(今长沙市)守宗正节使,宁宗赠修武郎、阁门祗侯、举直大夫等。理宗景定二年(1261年)追封续忠侯。卒后葬黄梅县苦竹乡杨梅岑村老树坡山上,与震侯合墓,碑名为《大宋岳飞之子岳震岳霆之墓》,今为黄梅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妻刘氏,封佐德夫人。昭雪时,孝宗皇帝赐张信女配。岳霆子三,长子岳蹯,字念二,授朝请大夫,监承知金州兼内安抚使,次子岳与,字念五;三子岳琨,字念八。岳霆后裔,有长子岳蹯系例一支居湖南邵阳,一支居安微阜阳;次子岳与系例一支经山西洪洞转迁河南获嘉等县,三子岳琨一支留黄梅县,现散居黄梅、广济两县
5张宪
张宪南宋抗金名将,系岳飞部属,今四川省阆中市江南镇阆南桥村张家花园人。生当北宋王朝国都残破,二帝蒙尘,高宗南渡,偏安一隅的时候。张宪从小受其父张所的影响,习文练武,六艺精熟。少怀报国之志,弱冠从军在岳飞麾下,飞倚为右臂。每有攻战,张宪总是率部先行,骁勇绝伦,冠于三军。曾大破曹成、郝政,平定湖北荆襄一带的叛乱。又从金人手中收复了河南隋县、邓州,以功授副都统制。
1140年(绍兴十年),金人背盟入侵。是年六月,岳飞在京西大败金兵,派张宪率领所部,进击金韩常于颍昌。官兵们勇气百倍,猛打**,收复了淮宁府,然后荡平陈州之敌,连战皆捷。七月,岳飞大军驻扎颍昌,命令各路统兵将官,抓住有利时机,整饬营伍,分路出击。**无比锐利。金兀术非常恐慌,急急忙忙收集余众13万余人,进犯临颍,妄想孤注一掷,以求一逞。不期杨再兴以300余骑与金兀术猝然相遇在小商桥地区,宋军以一当十,拼死与战,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杨再兴亦以身殉国。正当金兀术趾高气扬、庆辛胜利之时,张宪率军赶到。金兵见张宪增援,闻风丧胆,8000精锐之师被张宪一鼓破之。同时,张宪的部将徐庆、李山又在临颍东北部歼敌6000,获马百匹,追击15里。金兀术在茫茫夜色的淹护下,仓惶逃走。岳飞大军乖胜**朱仙镇,去故都开封只有40多里,中原人民为之大振,纷纷响应。就在这关键时刻,好利诬罔之徒、卖国贼秦桧,为了迎合高宗赵构深恐丧失权位不愿二帝返国的私心,又屈从于金“必杀飞,始可和的要挟,竟与张俊相勾结,密谋陷害岳飞,连发12道金牌,诏飞班师,饬飞还朝,罢飞兵权,并逮捕岳飞父子与张宪入大理寺临狱。
秦桧、张俊秘密收买岳飞部将中曾因过失受过岳飞惩处的王俊等人,利诱威逼其诬告岳飞谋反,诡称岳云写信与张宪,叫张宪向朝廷假报金人入寇,请朝廷仍派岳飞统兵,以夺回兵权。这些罪状没有任何根据。他们便对张宪严刑拷打,妄想追使张宪根据他们编造的谎言自诬,作为杀害岳飞父子的证据。张宪备受酷刑,体无完肤,始终不屈。张俊最后只好自己动手,编造供词,以告秦桧,将张宪械囚至杭州大理寺,与岳飞父子对质。万俟禼,罗汝缉诬岳飞写给张宪等人的谋反信,已被张宪等焚毁灭证,遂绞杀岳飞。张宪与岳云一同斩首弃市。忠心耿耿为宋王朝奋搏一生的张宪,就这样含冤而死。
1162年(绍兴三十二年),金人又毁约南侵,宋高宗只好禅位。孝宗即位后,为了抗击金人,始追复张宪为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阆州观察使,赠宁远军承宣使。至此,张宪冤狱得以昭雪。到了明代,为了缅怀张宪抗击外敌的功劳和昭雪他的冤死,朝廷追谥他为烈文侯。1811年(清嘉庆十六年),川北道道台黎学锦在南津关竖立宋张烈文侯故里碑,又在锦屏山东麓的连峰楼左侧,依山傍水,建成张烈文侯祠一座,右侧立《张烈文侯祠碑序记》石碑二块。文化大革命中,均被毁无遗。1985年重新修建了张宪祠,并塑了张宪遗像。门前悬挂佐岳王图复兴功臣同祸莫须有,祀强魂仰祠宇遗像传神阿堵中对联一副。正殿对联为:佐少保力战中原,果能痛饮黄龙,知公必在;共西湖同存庙貌,纵令深诛白铁,遗恨难消。以使抗金骁将千古传颂,烈文侯祠万世仰英。
民间相传说张宪有两个妻子,一个小名为鹃儿,另一名为甜婉。着两个女人都是深深仰慕着张宪,而张宪也只是把他们象妹妹一样看待。洞房花烛夜张宪也只是和她们分别在床边坐到了清晨。这些都是民间的百姓在心中对张宪的美化,具体是否有妻有室,无从考证。说岳中提到张宪是岳飞的姑爷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4章:第四回 秦桧”内容快照:
『第四回 秦桧』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汴京(今河南开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今河北定县)、河间。这时~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割地只能给燕~一路:二是金人狡诈,~加~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朝门~殿堂.当时~弭兵就得割地。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行谈判。秦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