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社会·历史 > 唐朝的故事 [目录] > 第8章

《唐朝的故事》

第8章逐鹿中原2

作者:三井壽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六逐鹿中原(4)

”之一)像一只离弦之箭直直**敌阵,最后竟然横穿而出,一下打乱了郑军的阵脚。郑军士兵大为惊恐,被击杀甚众。可就在李世民纵横驰骋、杀得性起的时候,谷水岸边的一道河堤忽然挡住了他的去路。李世民匆忙掉转马头,准备和大军会合。可是周围密密麻麻全是敌军,就连保护他的数十名骑兵也在冲锋中走散了。

此刻,李世民的身边只剩下一个将领丘行恭。

这是李世民自中原开战以来第三次身涉险境。

敌人围了上来,流矢纷纷射向李世民,“飒露紫”前胸正中一箭。危急关头,丘行恭连发数箭,射杀了几名敌兵,随即翻身下马,把自己的坐骑交给李世民,然后一手牵着“飒露紫”,一手执长刀,左冲右突,大声叱喝,终于和李世民一起杀开一条血路,与赶上来的大军会合。

李世民突出重围后,王世充也迅速集结溃散的部众,重新摆出阵型,继续与唐军鏖战。

这一仗打得异常惨烈。从辰时(七时)一直激战到午时(十三时),郑军多次被唐军骑兵冲散,可王世充却屡屡整兵再战,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顽强。王世充知道,如果输掉这一仗,今后他就只能龟缩在洛阳城里,被唐军压着打了,所以他必须全力以赴。

然而,尽管王世充已经拼尽了全力,这一仗他还是输了。

午时过后,唐军士兵越战越勇,可郑军士兵却个个精疲力竭,开始往后溃退,再也不听号令了。王世充万般无奈,只好掉转马头向洛阳狂奔。李世民乘胜追击,一直追到了洛阳城下,总共斩杀并俘虏了七千余人。

唐军开始猛攻洛阳,但是最后的攻坚战却要比李世民想象的艰难得多。

因为郑军的防御部署非常严密,而且还装备了大量重型武器。比如投石机,可投掷五十斤的飞石,距离达二百步。可想而知,这样的“炮弹”发射出去,每一发都可以把人砸成肉酱。此外,还有一种巨型连弩,把弓拉满的时候形状大如车轮,箭镞形同大斧,每次可以连续发射八箭,射程可达五百步。在这样一些“尖端武器”的猛烈打击之下,唐军付出了重大伤亡,一连打了十多天,洛阳宫城还是岿然不动。

唐军将士筋疲力尽,以行军总管刘弘基为首的一批高级将领纷纷请求班师。

可志在必得的李世民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大举**中原,自应夺取洛阳,此乃一劳永逸之举。而今东方各州皆已望风归降,洛阳只是一座孤城,不可能坚持太久,眼看马上就要成功,岂能弃之而去?”

随后,李世民传令全军:“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末,窦建德亲率十万大军渡河南下,进抵虎牢关。

虎牢关位于今河南荥阳市区西北16公里的汜水镇,是洛阳东面的天险和屏障,因西周穆王曾在此捕获一只猛虎、并将虎饲养于此而得名。其关隘修筑于汜水西面的大伾山上,“北临黄河,崖岸峻峭,岧岧孤危,高四十余丈,势尽川陆”。(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

李世民紧急召开了一个军事会议,讨论对策。以萧瑀、封德彝、屈突通等人为首的一大批高级官员都表示,应该避其锋芒,暂时退保新安,伺机再战。

李世民知道,这些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唐军与王世充已经打了足足八个月,早已疲惫不堪,而且在此前的攻坚战中又遭遇挫折,士气大不如前,而窦建德的夏军则是养精蓄锐,以逸待劳,两相比较,唐军实在没有多少取胜的把握。再者说,燕赵自古多豪杰,夏军的战斗力绝对不可小觑,武德二年把李神通率领的河北唐军打得一败涂地就是明证。而且这一次窦建德几乎出动了他的所有精锐,这十几万精兵强将绝对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按照常理,李世民应该听从大多数人的建议暂时撤兵,伺机再战。

然而,李世民终究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他最终还是选择了那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战略围洛打援,两线作战!

李世民作出决议后,随即兵分两路,命齐王李元吉和屈突通率一部继续围困洛阳,自己亲率骁勇之士三千

六逐鹿中原(5)

五百人,进驻虎牢关。

“虎牢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著名战役。

李世民仅以数千骑兵破窦建德十余万众,堪称以少胜多的经典之作。

五月二日,李世民亲率轻骑兵冲锋在前,命主力随后跟进。唐军倾巢而出,快速掠过汜水,直冲夏军阵地。

此时此刻,窦建德正在开朝会。

很显然,窦建德并没有把这个年轻的对手放在眼里。他以为自己的兵力数十倍于唐军,李世民绝对不敢贸然放弃关隘之险,主动出关攻击。

可他错了。正当他还在和朝臣们商讨围攻虎牢关的策略时,震耳欲聋的喊杀声突然传进了大帐,文武百官惊恐万状,顷刻间乱成一团。窦建德愣了短暂的一瞬之后,立刻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他即刻下令骑兵反击,可骑兵们却被惊慌乱窜的朝臣挡住了去路。

窦建德连忙指挥百官退下,可刹那间唐军已经大量杀到,窦建德万般无奈,只好率领部分亲兵向营地东面的高坡撤退。唐军将领窦抗拼命追击,夏军奋死抵御,将窦抗击退。唐、夏两军陷入鏖战,一时间杀声震野、尘埃漫天。

夏军虽然在人数上占据绝对优势,可他们的阵势早已被唐军冲垮,指挥系统几乎完全瘫痪,只能各自为战。为了彻底击垮夏军残存的斗志,李世民率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卷起旗帜,从夏军阵地中穿过,从阵后突出,随即将唐军大旗高高竖起,夏军见状,以为已被唐军包围,顿时斗志全丧,一举崩溃,李世民率部追击了三十里,斩杀了三千余人。

混战之中,窦建德被长矛刺中,一路向西逃奔,身边的亲兵各自逃散。窦建德逃至黄河岸边的牛口渚时,伤口剧痛难忍,忽然栽落马下。唐车骑将军白士让和杨武威尾追而至,以为他是一个普通的夏军将领,挥起长矛正欲刺下,窦建德高喊:“不要杀我,我是夏王,可以让你们富贵。”

夏王窦建德?

白士让和杨武威对视一眼,无声地笑了

一代枭雄就这么完了。

窦建德历经艰险奋斗了整整十年的帝王功业,就这样毁于一旦。

虎牢之战,十余万夏军全军覆没,除了被杀和逃散的之外,与窦建德一同被俘的还有五万人,李世民随后将他们就地遣散,命他们各回家乡。

窦建德的妻子曹王后侥幸脱身,与左仆射齐善行一起,带着数百名骑兵仓惶逃回洺州。

五月八日,李世民将窦建德装进囚车,押到了洛阳城下,向王世充和洛阳守军示威。王世充站在城头上与窦建德遥遥对话,禁不住泪如雨下。最后,王世充召集诸将讨论,准备杀出重围,南逃襄阳。但是与会的所有将领却一致反对,王世充彻底绝望,只好开门投降。

五月中旬,逃回洺州的夏朝左仆射齐善行意识到群龙无首的夏朝绝对不是李世民的对手,于是与右仆射裴矩率领夏朝文武百官,拥奉曹王后,向唐朝投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李世民凯旋,同时将窦建德和王世充押解到长安。数日后,窦建德在闹市中被斩首,终年四十九岁;同月,王世充也在流放途中被杀。

至此,曾经雄踞大河南北的两大割据势力彻底覆灭,王世充和窦建德曾经占据的地盘全部并入李唐王朝的版图。

迷失的隋鹿终于找到了新的主人。

李唐王朝统一海内已经毫无悬念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9章:统一海内”内容快照:

『统一海内』

隋王朝的崩溃始于大业七年(公元611年)。那年冬天,一个~王薄的人在长白~(今~东邹平县南)点燃了隋末大起义的第一把烽火,然后仿佛在~~,帝国的四面八方就爆发了数不清的叛~,一个又一个~世英雄争先恐后地浮出了历史~面。天~从此分崩离析,前后不知有多少人称帝称王。到了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李渊父子虽然在关中建立了李唐政权,但是各路反王却依旧拥兵割地、称霸一方。

~~

>> 阅读第9章 统一海内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