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奇怪的梦境
常清波回来,看到这几句也笑笑,晚上竟做了一个梦,梦见那星星又恢复了原状,活了,会说人话。石头给常清波说:“感谢你心疼我,咱俩真是同命相连;你难道不知道你也是被人抛弃的吗?我来到凡间,本来心已死了,再不想作为,以求心安身轻;孰不知像开车一样,你不碰别人别人会碰你,无奈何也!”常清波疑惑问:“你可是青埂峰下那块补天之石一一后来贾宝玉佩戴过的?”石头说:“再莫提贾宝玉,那是个无能之辈,把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害苦了,何以不能和谐相处呢?”常清波说:“石哥,那是你没看懂《红楼梦》,在那个社会制度下,他们是无能为力的。”石头冷笑说:“难道你没听说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吗?没吃过猪肉,连猪走也没见过?你没看世间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单独孤立的存在,是互相牵制,互为因果,此消彼长的。这里边有个最佳点,只要你掌握了恰到好处,你就能游刃有余了。”常清波说:“你说的我明白,仿佛系统工程,可小系统总被大系统控制。像贾宝玉林黛玉,就他二人来讲,自然是合情的;如果从他的家庭来讲,就不合理了。家庭合理吗?从家庭和国家的角度考察也许合理,但从社会的角度考察又是落后腐朽的;因为外国已出现资本主义制度,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这你又该如何把握恰到好处和最佳点?”石头说:“你说的是个人类的视野问题,原始人你让他放眼世界是不可能的,他就不知道世界是个什么样子;今天你知道了,就得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选择你的最佳方案。但不管世界、国家和家庭,人总是最基本的元素,没有人就没有一切,得从人的追求出发。”常清波叹道:“可历史上的人们,都在考虑政权的稳定,谁会考虑人的追求,所以人也就很难把握自己的命运。”石头说:“所以我只想提醒你:中午天太亮太热,半夜天又太黑太冷,只有早晨和傍晚冷暖适中,景色也最美。糖多不甜,油多不香,盐多即苦,醋多难咽,只有一味为首,辅以多味,甜不压酸,香不盖咸,五味俱全,方为佳肴。男人阳刚,女人阴柔,只有男女结合相伴,才能刚柔相济,左右逢源。世界没有诀窍,就是平衡:生态平衡、生理平衡、供求平衡、心理平衡,平衡是规律,平衡是发展,平衡是万福。看来你也是无能鼠辈,迟早也要遭我的下场,真是不足为谋!”说后竟扬长而去。常清波知道这是梦境,醒来也不在意,过后也即忘了。
直到四十年后,北京中科院在古迹研究中,发现东汉时期,科圣张衡曾在古唐州夹河南,建有观星台,星相刻于郧石上。寻访到鲁营,都说石头已经被炸毁。可叹这一具有重大科研价值的文物古迹,竟荡然无存,令院士们嗟呀不及!常清波闻之,方想起那年的梦,深有感触地写道:
“分明济世到凡尘,多有不识少人信;
若非嫦娥盗灵药,敢是苍穹无玉轮!”
第二节:父亲的训斥
这天是个星期天,闵春大轮到常德明家管饭。常德明对闵春大一点好感都没有,可它是国家干部,部长,他没有办法他,是鬼也得当神敬。然而,闵春大一点也不认为他对不起百姓,因为他从心理上是对百姓好的;非但如此,他时刻都自豪于对百姓的功劳:不是我们革命,你们能有今天安定生活吗?对于枪毙冯财发,他至今不承认他是错的,他觉着,不就是个小地主嘛,战场上打死的人多了,对敌斗争就是你死我活,值得大惊小怪吗?对于穿戏装干活和五天拿下二龙山的口号,那叫政治鼓动,战场上就是这么鼓动士气的,错在哪里?“拔钉子”整他违法乱纪,他也不服气,他认为群众太落后了,落后得甚至没良心;共产党诚心诚意让他们往好处混,可他们倒好,一个二个拉着屁股不想干活。不说让你们感谢共产党,你们也总得自己养活好自己呀!“农业学大寨”又是这样,你们不干谁干?难道让干部们干好,打下粮食分给你们?世上没这么好的事吧!不干就得强制着干,不仅大批判开路,还要狠抓阶级斗争,用高压逼着你干。
按规矩,干部轮到谁家管饭,每顿要交4两粮票2角钱;之后,户下将粮钱交生产队,生产队返还1斤原粮。管饭有光占,所以,户下也都愿意管干部饭;而且,在管饭时,有些话还能给干部们说说,得到干部们的关心。中午吃饭时,常清波突然问闵春大说:“闵部长,我认为你把星星石炸毁是个错误。”闵春大一怔,又咧着大嘴笑道:“呃,你个小青年敢给我部长提意见?破除封建迷信,你说怎么错了?”常清波说:“那石头多年多代了,万一它是个文物呢?更重要的是,封建迷信思想,靠行政命令是铲除不了的,你应该用科学解释清楚,为什么那上面不落雨。”闵春大严肃说:“这还用问吗?肯定是阶级敌人的破坏活动。”常清波辩驳说:“可我想,万一是过路人,走在星星石旁,正赶上猛雨,打伞在上面背雨,雨住又走了……”闵春大诡秘地问:“是不是你知道谁打伞从那里过?”常清波眨巴着眼睛说:“不知道。”常德明早制止儿子了,斥责道:“吃饭也占不住你那嘴,快吃吃上学走!”
中学与小学不一样,小学就在家门口,吃住在家;中学则要到一二十里外的城里上,吃住在学校,一去就是一星期。十九中招生的绝大多数是农村孩子,每个星期六下午,同学们都要从学校回到家里;住一晚,第二天星期日下午,拿了钱粮到学校去。走时,哪怕家里捡省点,喝稀点,各家母亲都不忘头天晚上发锅面,给孩子们蒸锅杂面馍带上,以便一早一晚孩子们饿了啃一口。常清波每每心中不好受的是,蒸出馍来,连两个妹妹眼巴巴想吃点,母亲都是不让的。
第三节:上学路上
在家的时间是有限的,到时间必须得走。常清波和常清建各担一小担东西上学校走,到叉路口相遇了。这常清建个头比清波高,年龄也大,本应该比清波老成些,却恰恰相反,他又溜皮又滑稽,说话从没有正道过,什么不吃盐的话都往外捅。一见面,常清建就向常清波报告说:“昨晚上又梦见谢敏了,还没有挨着哩,‘渍’一股子可窜出来了,裤头上流的粘糟糟的。”常清波笑说:“只听你说,我咋就没经过这些事。”常清建说:“也许你还没到时间,我也就这一年多儿。”常清波说:“就是早上硬的起不了床,也没梦见和那女的干那事。”常清建笑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弟也别糊弄哥,我看那个段玲芝,对你清有点意思。本来,我的座位在你们后边,看你俩看得清,总见她拿眼瞟你;特别是那次尤国华老师评讲你的作文,她那双大眼看你看的有情劲儿,真是回眸一笑百媚生!你难道没看出来?“常清波甜甜地笑笑,佯装不知,说:“没看出来。”常清建闻听,笑着一蹦一跳地向前跑几步,回过头向常清波做着鬼脸说:“老弟又往你哥眼里吹灰哩,你梦见的女人要不是段玲芝,头给我割了!”常清波“嘻嘻”笑看着他的滑稽样,不知说甚麽才好,感到他顽皮得还像小孩子一样。
清水县第十九中学,是五八年大跃进的产物。之前,清水全县只有三所中学,五八年一哄而上,每个公社都办了一所中学,十九中是城郊公社办的。由于经费不足,原设计的图纸仅完成三分之一,就被迫下马停建了。六二年,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将全县二十所中学砍掉一半多,十九中也被砍掉了。后来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才又恢复招生,常清波等就是恢复招生后考入的。
还是在小学的时候,常青波就觉得段玲芝是全班最美的姑娘,爱说爱笑,人称“段八哥”;加之能歌善舞,不时总想偷眼瞧她,一天不见像缺点什么。考上十九中,常清波打心眼儿里高兴,因为他不仅可以继续深造,还有,他又能和段玲芝成为同学,朝日相处了。
第四节:游艺室里的歌声
段玲芝是西营六队人;母亲据说是娼家出身,是她父亲在旧社会卖壮丁时,从军队驻地带回来的。她有个姐姐叫段荣珍,跟她同父异母,现在清水城人民医院上班;姐夫石中干,在县人委当科长。和小学时一样,常清波又觉得她不仅是全班,更是全校最美的姑娘。
这是暗恋吗?是爱情吗?准确说都不是,而是常清波爱美。他爱她的容貌美,形体美,举止美,却从没有想到要娶她和睡觉之类的事。常清波奇怪的认为,男女之性事,像孩子们的骂人话,是最肮脏、丑陋和见不得人的事,是对女性的侮辱和侵害,对爱慕的姑娘是绝对不能玷污的。然而他爱她,爱得纯洁,爱的真切,爱的执着,他多么希望段玲芝,也能像他一样的爱他呀!他不敢说,不能问,只一味的用自己的行为,在段玲芝面前展示,企图让她佩服他,赞美他;他的一切努力,似乎都在为博得她对他所报以的那甜蜜的一笑。
为卖弄才华,常清波在学校曾写过一首诗:
“第十九中,岗峦之中;
隔离闹市,玄雅幽静。
碧树红瓦,相眏隐露;
歌声郎朗,读书声声。
东望古塔,南眺柱峰;
西连千豁,北田万顷。
古迹宋墓,今桥三孔;
牛羊散漫,鹰击长空。
莘莘学子,八方聚拢;
风华盛茂,济济精英。
学习宋玉,报国立志;
踏平千豁,攀登柱峰。
以我之力,山河重塑;
回报母校,破壁腾龙。”
诗写好后,同学们都乱传抄,常清波发现段玲芝也把诗抄在她那心爱的小日记本上;抄完后,双手合本在胸口,朝他莞尔一笑,投以深情的一瞥,此时,他的心里是多么的舒坦和幸福啊!
这天下午下课后,常清波又在寻觅段玲芝的身影,转了几个地方,终于发现段玲芝和谢敏一起,正和一群同学围在游艺室门口,不知在向里看什么。他也蹭到跟前往里凑,便听见屋里传出的风琴伴奏的女高音:
“我亲爱的手风琴你轻轻的唱,
让我们来回忆那少年的时光,
春天驾着鹤群的翅膀,
飞到遥远的地方。
过去的事情就让他过去,
我们并不惋惜;
哎,我们新生活的开始,
就在这行军路上,
温暖我们的心,
引导着我们奔向前方。”
这歌声太美了!常清波以为,别说十九中,就是清水城也没有如此优美的嗓音。他拨开人逢往里挤,发现是在学校修风琴、补篮球的尤戈夫妇。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第十章 ~子奇遇”内容快照:
『第十章 ~子奇遇』
第一节:冯梅兰的惊奇发现尤戈自从~北大,再不是在清~当~事时的那个尤戈,最高学府的气势和位置,使~目光一~子提到了中国政治的高端;自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有一种无形的~量在鼓舞着,使他把祖国的未来视为不可~卸的责任。他是从基层考~来的大学生,当然~悉基层,了~基层~的作风。当时,~正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主观主义,号召党外人士帮助党整风;他认为这三个“主义”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