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院子的转角处传来了喧闹声,很快,一群人就拥着两个人走了过来,一个是年轻人,年纪在三十岁左右,另一个是个小女孩,碎花布群子,红扑扑的脸蛋,一双羞怯的眼睛,头上扎了两支小燕子。
“爸!我回来了!”年轻人放下了手中的行李,高兴的说道。
“回来了”
李德放下了手中的烟杆,站了起来,又像是问候,又像是确认,有点不敢相信眼前的是真的。
“回来了,回来了,”年轻人放下了手中的行李,握住了李德的手,年轻人就是小天明的父亲,李梁,可能是才从大城市回来的缘故,浑身有一股贵气,很容易和周围的人区别开来。
一旁的小天明也站了起来,把目光落在了父亲李梁身上,然后慢慢下移,最后停留在李梁旁边的小女孩身上,小女孩也把眼光放在了小天明身上,两个孩子就这样互相对视着。
小天明可能是好奇,又或者是没看到过穿的如此特别的女孩,把父亲包里糖的事也抛在了脑后。
寒暄了一会,李德把目光转向了小天明,大声说道:
“天明,快过来,你爸回来了”
李德的话让小天明转移了视线,小天明才仔细瞧了瞧走到自己面前的人,自己的爸爸,依稀有点印象,但可能是陌生的缘故,小天明避开了李梁伸过来的大手,一转身,一股烟,就溜进了屋里。
“这孩子,还害羞”
李德两父子不由笑了笑。
“对了,这女孩是谁?”
李德指了指李梁身边的小女孩。
“爸,这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呆会再说吧”
“好,呆会再说”
里面的扬春花听见外面的声音,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走了出来,看到多日不见的丈夫,脸上蒙上了一层喜庆,快步走到李梁身边,接过李梁手中的行李,笑着说道:
“先进屋吧”
扬春花在前,李德在后,引着一行人,走进了屋里。跟着李梁的人,有看热闹的,也有来讨点喜庆的,更多的是小孩,是来守候李梁那个大皮包的。李村有个规矩,外出打工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发糖,糖的多少,就意味着你在外面赚钱的多少,不少打工的回来包里一半都是糖果之类的,这也是为自己挣面子,为父辈增面子。
打发了周围的邻居,李德一家人坐了下来,李梁把在一旁吃糖的小天明叫了过来,很显然,糖果起了作用,小天明再也没有躲闪,屁颠屁颠的走到了李梁身边。
“天明,把妹妹带出耍,但是,别跑远了”
小天明点了点头,抓起小女孩的手,蹦蹦跳跳的出了门。
看着两个孩子消失在转角,李梁把小女孩的身世说了出来。小女孩姓高,叫高晓,上海人,父亲叫高国利,母亲早产而亡,高国利的父母亲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发表了右倾言论,被当着走资派被游街示众,后来双双死于黑龙江的一个劳改农场。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开始了改革开放,高国利因为受过高等教育,头脑灵活,做起了小生意,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第一杯羹,但是因为急功近利,最重要的是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招人嫉妒,被莫名其妙的判了个罪:“拉社会主义后腿”,入狱15年。
高国利入狱后,高晓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举目无亲,作为在高国利手下打工的李梁,曾经受过高国利不少照顾,也不忍心看到高晓流落街头,就主动争得高国利同意,把高晓带回了家,准备养大成人。
听完李梁的叙述,一家人陷入了沉默。李德作为一家的长者,本来最有发言权,但因为经常在外面看病行医,很少在家里,实际在家庭的主持者是儿媳妇杨春花。杨春花出嫁前,本来也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少女,但嫁过李家后,李梁就外出打工去了,一家人的胆子就落在了杨春花身上,天天天不亮就起了床,半夜才睡觉,生下小天明后,又要照顾小天明,又要操持农活,再加上家里还有个残疾人,更是没有出踹息的机会,很快皮肤变黑了,鱼尾纹也爬上了眼角,看上去的年龄明显高于实际年龄,一双大眼睛也慢慢变得不再灵秀了。家里的负担杨春华最清楚,家里的日子本来过得就比较紧,小天明的营养都跟不上,现在平添了一个人,就更难以为继了。
杨春花本来见到高晓的第一眼,就喜欢上了这个乖巧的小女孩,何况,有个女儿也是自己一直的愿望,一男一女也是最合理的搭配,但作为一家之主,就不得不考虑到现实,毕竟生活是残酷的,像文化大革命一样,一大家子人,吃了上顿没下顿是不堪回首的,杨春华不得不犹豫了。
爷爷李德又习惯性的拿出了烟杆,点上了烟,猛吸了一口,然后迷着眼看了看杨春花,李德知道自己媳妇的难处,也不好说什么,索性把目光转向了院外。老大李石,已到了中年,没尝男女之欢不说,单单膝下无人就够自己烦闷的了,现在有一个水灵的女孩送上了门,心里就痒痒了,但以自己的残躯,本来就是家里一大负担,根本就没条件养孩子,禁不住暗地里长吁短叹,烦闷至极。
李梁扫了扫家里几个人,最后把目光落在了自己的媳妇身上,昔日柳腰细眉的媳妇如今已完全变了样,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村妇,倒是声音没有大的变化,还是春风细雨,像往常一样耐听。李梁和杨春花结婚已经六年了,六年的时间,李梁大半的时间在外面奔波,两人相处的日子算起来还没有一年,李梁一直觉得愧对杨春花,在外面飘荡了几年,也没找到什么钱,几乎没给杨春花分忧,让一个女人独自挑起了家里的负担。但现在小女孩已经带回来了,说什么也晚了,只能把路走下去,但碍于没有底气,也没蹦出句话来。
外面玩耍的小天明这个时候带着高晓,站在了大门的一边,竖起了耳朵,两个孩子好奇的看着里面的一举一动。
终于,沉默被杨春花打破了。
“按照计划生育的规定,不允许我们养两个,我的意见是给高晓找个养家,让别人养去”
“计划生育可以不管它,就把小姑娘养在我名下,不就可以了吗?”老大李石见要把小女孩送到别人家,急了,一句话没考虑就蹦了出去。
杨春花看了看大哥涨红的脸,咬着**说道:
“我们家生活本来就苦难,现在如果多一个吃饭的人,就更恼火了。何况高晓还小,我们一养就得养十好几年,我们有那个能力吗?大哥,你可别忘了前几年饿死人的事”
一想到前几年的生活,李石就沉默了,那时,自己刚退伍回家,一家将近十口人,一天只有几两的口粮。李德不得已,只得全家人满山的挖野菜,后来,连野菜都挖不到了,一家人只得把上山打袍子,打到了,能吃饱一点,但要是打不到,就只有吃观音土,以消除胃的饥饿感。由于营养的极度匮乏,再加上食物的紊乱,母亲和五妹都饿死在家里,十岁的四弟死则在了打猎的途中,连尸体都没寻到。那种就差一步,就到了人吃人的生活,李石想起就心惊胆战。
于是,堂屋又陷入了沉默,李梁心里面明白,爸爸和大哥已经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了,而媳妇春花明显表示反对,现在就是自己和媳妇在较劲了。李梁到底也是一个七尺男儿,现在把高晓送到别人家里去喂养,单单无法向高国利交差不说,就是自己也不拉不下这个脸,于是抬起了头,对着杨春华说道:
“春花,这个小孩我们一定得养,毕竟我已经答应人家了,已经带回来了,我知道你很辛苦,也不容易,还要照顾大哥和天明,但我保证,我在外面一定好好干,挣钱帮你减轻负担”
“减轻负担?你说的容易,六年了吧,你在外面打了六年的工,也没见你给家里寄好多钱,也不知道你在外面干了些撒。我们隔壁的大麻子,才出去三年,就往家里寄了好几千块钱,媳妇也讨上了,你看他妈李大婶,一天笑得合不拢嘴,还经常问,你往家里寄了好多钱?我哪好意思答话,每次只能躲得远远的,我没地搁脸啊”
杨春华知道丈夫是铁定要留下高晓,本不愿一回家就和丈夫闹别扭,但这件事事关重大,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禁不住就把话匣子打开了,说的话不是很好听。
“我每次回来不是买了很多东西吗,那不是钱吗?”
“是啊,你每次回来是带了不少东西,尽是电视、录音机、电风扇之类,家里也用不着,而且还贵,天天放在那里当摆设,有什么用?我们现在需要的是不是你带回来的那些玩意,是如何把肚子填饱,你看天明,现在是又瘦又黑,但有什么办法,庄稼不是旱死就是涝死,哪里有好多吃的,你这个父亲那点当好了?”
听了杨春花的话,李梁一时愣在那里,这几年常年在外面,却没想到,家里竟是如此的困难。隔了一会,李梁从包里掏出来了一个袋子,袋子里是崭新的十元大钞,交给了杨春花,杨春华点了一下,一共有两千多块钱,在那个时候,两千多块钱可不是小数目,可以盖所一层两进的土坯房了。
“这是高国利交给我的,我想能支撑一段时间了,高晓先就住我们家吧,至于以后,如果实在困难了,养不起了,就再着打算,你看行不行?”
“这-------”杨春华还是做不了决定,吞吞吐吐没有说清楚。
这个时候,门边的小天明领着高晓走了进来,刚才的话小天明几乎都听到了,虽然不是很明白大人所说的话,但小天明好不容易有了个乖妹妹,那肯放手,于是,走到母亲杨春华的身边,摇了摇杨春花的手臂,说道:
“妈妈,我要,我就要妹妹,你不要把她送给别人,好吗?我以后可以吃少点,你看,我肚子很小的”
杨春花看了看儿子,把儿子抱在了胸前,禁不住热泪盈眶。人家好多孩子生活都过得比小天明好,早上还有鸡蛋吃,可自己孩子,一年都很难吃到鸡蛋,但小天明很听话,从来不因为伙伴吃得比自己好,就找自己闹,反而是比很多孩子懂事得快,虽然才六岁,但已经能照顾大哥的起居,帮自己烧火做饭,打猪草,帮爷爷挖草药,而且还有模有样。
“好----好,就听天明的,我们留下小妹妹,以后高晓就是我们的家人了”
听到母亲答应了,小天明又抓起高晓的手,蹦蹦跳跳的在屋里跑个不停,一家人也慧心的笑了,虽然高晓还不明白发生的一切,但也禁不住小天明的挑逗,也“咯咯”的笑了起来。
于是,高晓就在李梁家住了下来,成了小天明的妹妹,以后的日子,小天明的屁股后面就多了个绵绵的小尾巴。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3章:第二章 年少(1)”内容快照:
『第二章 年少(1)』
“~海~,鼻涕长,有爹生,没娘养--------”李村的晒谷场~,一群光着膀子的小孩将高晓团团围在了中间,当中领头的~李铁柱,李铁柱在~年龄最大,个头也是最大,光光的脑袋,脖子~套了一个黑色的大铁环,此时正得意洋洋的围着高晓又蹦又跳。高晓显得很无助,~~怯的大眼睛的瞅着~~的石头,~中轻~~道:“哥哥,哥哥!”“哥哥?你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