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要上马
庄稼人的日子过的愈来愈舒心了。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农村的老百姓承包了土地,就象又一次回到打土豪分田地闹土改那几年的欢乐情形。他们从根本上感到解放了,自由了,可以随心所欲,想种啥就种啥,想干啥买卖就干啥买卖。暂且看一看村南洼里的塑料大棚吧,一个挨着一个,尽管不成规模,但还是不乏聪明之士模仿富裕的地方率先种起了蔬菜、水果。这些年,上级领导也号召支持农民多种经济作物,大力发展养殖业,有条件的还可以办工厂、搞运输……
我村由于失去了村委的领导,懒散惯了,人心又不齐,所以种的农作物乱七八糟,产量和质量都大不如前,更谈不上有新的发展和创举。
昨夜因为睡的太迟,一觉醒来太阳已经爬上树梢。草草吃过早饭,我骑上摩托车向镇政府驶去。路上,碰到的人实在太少了,也许这是麦收前夕的一点空闲吧。我想要在大集体时代,村民们早在“当当当”的钟声里被催到集合点,让生产队长安排到大集体的土地里忙碌起来。
来到镇委大院,我仿佛有种久违了的亲切感。在大门口值班的保卫科长叫李成德,他一见我便热情地打着招呼:“老董,回娘家来了。”
我笑着调侃道:“是啊,娘家人不去看我,我只好回娘家看娘家人来了。”
“哈、哈、哈……得空我们去给你烧烧炕,助助威。”
“那感情好,我是求之不得呢!怎么样,王镇长来了没有?”我话题一转,问道。
“来了,又出去了。可能……下午才能回来。”
“哦——”我有些惋惜和着急,后悔来之前没打电话问一问。我看看表才九点多,就想:“还是回家看看吧”。又一想:“老婆孩子都在学校,我回去干啥?不如先给王镇长打个手机,看他到底啥时候回来?”
电话打通了,王镇长说他正在参加一个剪彩仪式,完了就打道回府,要我等他。
我稍作犹豫说道:“要不……我下午找您吧,您先忙您的。”我知道在这样的场合下,王镇长必定要参加午宴的。
“你找我一定有事吧?董剑,说,简单明了地谈一下。”王镇长电话里露着关心和信任。
“这——”我少一停顿,王镇长急了,他督促道:“你犹豫啥?是不是工作上遇到麻烦了?”
“没……有,王镇长,我想上一个养鸭厂和宝石加工厂,您看咋样?”我一下道出了自己的构想。
果然,王镇长很感兴趣,他大加赞许道:“好嘛,董剑,你这个想法不错。干脆,你过来吧,我就在乐华集团新开办的游乐场,他们今天开业剪彩,请我来凑凑热闹。”
“这……这样合适吗?”我心头一喜,巴不得飞身而去,口内却客套起来。
“难道……你不想过来吗?乐华可是你的财神爷啊!”王镇长意味深长的话,使我大受鼓舞和感动。
我赶忙说道:“王镇长,我这就过去!”
“这就对了嘛,来吧,游乐场就在乐华公司家属楼斜对面。”说罢,他不客气地扣了电话。
飞驰电掣一般,骑在摩托上的我顿感心胸开阔,兴奋异常。真乃天助我也!乐华早在我心中扎根,它的产生发展壮大我是非常熟悉和羡慕的:老板是土生土长的庄稼汉,名曰孟凡泰,因为有了台湾爷爷的资助,使他一步登天。公司现有固定资产上亿元,规模之大,在全县的乡镇企业中独占鳌头。我在企管办上班时,就知道它的名气,也接触过它的流水线工艺和一条龙服务。如今,他们又放眼第三产业,开辟了乡镇唯一的新时尚——玩的乐园!我之所以上马养鸭厂,说到底就是冲着他们来的。没想到今天会如此凑巧,有王镇长为我牵线搭桥,甚至还要跟着吃上一顿,你说我心里能不美吗?
不到五分钟,我便在一处人头攒动,鲜花簇簇,彩带飞舞,甬道上铺着猩红地毯的阔大玻璃门前停下了。
春风送暖,爱意融融,眼前的人们喜气洋洋,精神焕发。女人如三月的报春花,男人似六月的吉祥树,一阵阵欢快嘹亮的民族乐曲敲击着鼓点,荡漾在心间并传的很远很远。
我抬头看去,则见“乐华游乐园”五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两侧挂着的一幅对联更耐人寻味,左边写着:乐华人乐乐在其中,右边接道:尔乐我乐尔我同乐。
正在惊叹,忽见一年轻人把手伸过来,说道:“欢迎,欢迎啊!您是王镇长的客人吧?”
“是呀,我是来找王镇长的。”我把手伸过去,感到了年轻人的热情。
“快里面请,王镇长正等着您呢。”年轻人露着恭维,我有些好笑——一个穷村支书因为有了王镇长的邀请而身价倍增。
在休息处,我见到了王镇长。他是一位五十四岁的开朗老头,说他老,实际上并不显老。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人类的相貌似乎进化的更加年轻,尤其是他,因为情趣高,有涵养,曾不易怒易悲,所以看上去跟四十八岁的我差不多年龄。他是科班出身,从秘书的位子一步步升到镇委二把手,证明他是很有能力的。他精力充沛,很豪爽,我对他很崇拜很尊重,在他面前我只能充当小字辈。
我奔过去,跟他礼节性地握手。他笑着问我:“怎么样?董剑,上任二十多天,收获不少吧?”
我点点头,一样微笑着,回答道:“王镇长,我这是‘赶着鸭子上架——只能硬撑了’!”
“好嘛,下去锻炼一下,不一定是孬事。先谈谈你的计划,让我参谋参谋。”王镇长主管企业,我跟他跑了六七年,深知他的秉性,只要于国于家于镇有利的大小企业想上马,他都要过问,并经过多次的调查取证,认为可行,他是毫不吝啬大开绿灯的。于是,我把家宴上商讨过的充分理由如数家珍一气呵出:
“上马养鸭厂,在我们村得天独厚。村子东北岭上离白浪河源头近,水源足,且地势高,风流畅,卫生,鸭子不易生病。我们也考察过,咱镇上养鸭的不少,但较分散不成规模,并为个人喂养,我们想集体办,村委统一负责……”
话还没说完,王镇长就插上话来:“好啊,董剑,你这个想法不错,等吃完中午饭,我随你到村里看看。说,再谈谈办宝石加工厂的理由。”
“这个更可行!”我喝一口茶,自信地说道:“这几年,我们村是落后了。而有宝石的村子挖出蓝宝石,只能廉价卖给外地珠宝商或者到县城出售,有几个胆大的人曾合伙凑份子到南方贩卖,虽说卖了大价钱,但也有被人掉包骗走的,所以要担很大的风险。我们村尽管挖不出几块宝石,却可以优惠价收购蓝宝石,然后加工成精品,这样既方便了有宝石的村子,我们村又有利可图,您说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王镇长耐心地听我讲完,爽朗地笑起来,“哈,哈,哈……想不到你董剑还深藏不露呢!咳,要不是‘逼’你下去,你这智慧何时能发挥呀?可行的话,我坚决支持!”
“那——您可不能光口头上支持我啊!我可是身无半文,两袖清风的……”我半开玩笑半认真地**了自己的伎俩。
“跟我还玩小聪明?我早知道你要向我‘借’钱了。不过,钱可不是我的,是国家的,假如给你批了,你可要仔细着花,好钢用在刀刃上嘛。”
“那是一定!王镇长,您就请放心吧。”我高兴地做着保证。
刚谈完这事,王镇长的秘书小陈从外面进来,提醒道:“王镇长,剪彩时间快到了,您是否准备一下?”
王镇长点点头,舒口气,说道:“还准备啥?到点过去,‘喀嚓’一下不就得了。”
我立刻打住起身说道:“王镇长,办厂子的事先谈到这儿,等您去了俺村咱们再细谈好吗?”
“好吧。”王镇长欠欠高大的身体也站起来。这时,乐华集团董事长孟凡泰及镇上几位头面人物接踵而至,他们一样客气地跟王镇长和我打着招呼。我明白,他们与我曾打过交道,我又是王镇长亲自邀请过来的,所以他们并没把分流下去的我另眼看待。
孟老板开口说道:“王镇长,请您入席吧,您来剪彩可是我孟凡泰的无限光荣啊!”这位农民出身的中年汉子也会奉承人,但他也挺实在。
王镇长笑笑,谦虚地回道:“言重了,言重了!孟老板可是咱镇上的利税大户啊,我这个镇长还不是各位在给我撑着吗?”
“应该的,应该的——”几位异口同声。
于是,我想:“官场上一些必要的客套话还是要讲的。”
九点四十五分,我随着王镇长、孟老板等知名人士在一阵鞭炮声里走向**台。这样的气氛让我隐隐约约有些微妙的自卑感:我算是哪家的代表人物呢?只不过一介分流回家的村支书罢了!我想中午饭还是陪同老婆孩子一块吃吧,决不能死皮赖脸白吃人家一顿。看看王镇长等人,他们个个神情自若,气宇轩昂,完全沉浸在喜悦之中。我定定神,把心思放在那幅看似简单的对联上。看来,此联一定出自王镇长之手,他文武全才,能写会画,字写的上下流畅很有艺术特色。我记起来了,王镇长是诸城人士,他把他老家祖宗写的《乐乐歌》搬过来用在此处可谓妙极!我不由的看他一眼,碰巧他侧身与我的目光相对(我在他身后一侧),就笑着问我:“董剑啊,你想对我说啥呢?”
“我,我……”我欲言又止,忽然想道“等着也是等着,干脆点破卖个人情算了。”于是,我接着说道:“我在想,这两边的对联一定是您写的吧?”
他一愣,问道:“你怎么知道是我写的?是小陈告诉你的吧?”
“哪里啊?王镇长,您的字迹(墨宝)我还不认识?我是说下联,您用的太妙了……”
“是吗?怎么个妙法?”王镇长完全把身子对准了我。
孟老板也高兴地回转身接过话茬说道:“此联确是王镇长的墨宝。董剑,你说说看,后联还真有故事不成?”
“那是当然了,”跟我并排坐着的陈秘书接上话说道,“王镇长的老家流传着一首《乐乐歌》,那是原始社会部落酋长虞舜编写的,后联就引用了其中一句呢!”
“真的?”孟老板夸张地睁大了眼睛,“快,小陈,说来听听——”
“好吧,就这么几句‘我乐乐,尔乐乐,尔我同乐乐’,挺好记的。”
“好啊,妙啊!”**台上的人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谁都不曾想到几个简单易懂的重叠句会隐藏着这样的玄机!
猛然,乐华游乐园顶楼的钟声敲响了,“当—当—当——”十个悠长清脆的音符跳跃着奔进所有在场的人们的耳鼓,现场马上一片宁静。在庄严肃穆中主持人高声朗喝:“乐华游乐园剪彩仪式现在开始——”
立刻,从县上雇请来的军乐队吹奏起威武雄壮,欢快动听的乐章。便见四位光采照人的礼仪小姐手捧彩绸,另四位小姐手托剪刀婷婷袅袅走向**台,她们在王镇长、孟老板等人面前站定,然后递上剪刀,闪到一边,随有记者录相,拍照把这庄严伟大的一瞬间摄录在我镇创业的发展史上……
乐吧,通通快快地乐吧!要上马,要赶快上马!我在心中呐喊着。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四章”内容快照:
『第四章』
第四章双管齐~一个礼拜之后,我村的养鸭厂和宝石加工厂同时开工建设了。从贷款到~料只用了四天半的时间。花钱~,我不敢大方,全~用本村村民出义务工。他们通过这些天的了~和感~,通过参加宴会的权威人士的宣传鼓动,从心底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前途,所以一呼百应。我跟代理村长张传~经过物色筛选,确定了几位靠得住的瓦工,让家中劳~少,生活条件相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