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里曾用名为马户和马不舍。
事情是这样的:马千里出生后,他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马户。
为什么叫马户呢,农村人有个认识,小孩起名要起贱名,一来是认为起贱名的孩子不招鬼神嫉妒,好养大成人,因此,农村里尽有些叫“狗蛋”、“狗剩”、“狗娃”、“狗唚”之类名字的人;二来是认为名字和现实往往相反,叫什么富的人其实也不富,叫什么贵的人也不贵,叫什么善的人其实也不善。城市人有文化,给孩子起名也讲究,城市人起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愿望。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栋梁之臣,就有了“良弼”、“相臣”、“国栋”之类的名字。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成为才学出众的人才,就有了“俊秀”、“时俊”、“三元”之类的名字。有的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继承优秀的道德风范,就有了“明德”、“玉朴”、“明理”之类的名字。
马千里父亲给儿子起名叫马户,觉得叫马户(胡)的将来未必马胡,很可能精明呢。另一个原因是他们家乡叫贾户,给孩子起名叫马户也是为纪念家乡,希望孩子将来为官为宦之后不忘乡梓的意思。
那马户这个名字为什么以后又改为马不舍呢?听说马户这个名字闹了这么个笑话:
那马千里入私塾读书时,老先生叫一个弟子把新生名字写个花名册呈上,先生上课时好根据花名册来认识一下学生,以便尽快熟悉自己的学生。谁知道那个学生把马户两个字写得挨得太近了,及乎写到一块了。
这样一样,那马户的名字就变成了一个字:“驴”。
老先生上课时对号唱名,当念到马户时,竞念了一个驴字。
然后又自言自语说:“还有叫驴的吗?”惹得几个童真无邪的孩字哄堂大笑起来。
当然那老先生又马上意识到其中必有蹊跷,马上改口说,是叫马户吧?
这时马户已羞的满脸通红。
马户回到家里可又哭又闹起来了,他老爹一听原委,也觉得自己给孩子起的名字很是不妥。
没有文化,目不识丁,怎么办呢?
马户的爹提了两斤红枣来找先生,求先生务必给孩子再起个名字。
马户他爹来到老先生住处时,那老先生正在那儿摇头晃脑拉着长腔诵读荀子的《劝学篇》呢:“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当老先生知道要他给马户起名时,手捻黄须,哼唧了半天,还是一脑子的《劝学篇》,从其中跳出不来。
那老先生思路狭窄,才疏学浅,搜索枯肠也想不出什么好名,就说叫“马不舍”吧,这名字出自名典呢!
于是马户改名为马不舍。
谁知这帮孩子念了几卷书后心智渐开,又拿马不舍的名字开起了玩笑。
开始是赵琪摇头晃脑说:舍者为屋也,马舍者为马棚也,马棚者实马圈也!
最刁钻的胡良善还套着《论语》上的话念个不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马圈自远方来不亦驴乎……。”
马千里觉得这名字问题真给自己带来了奇耻大辱。
马千里想到要自己给自己起个响当当的名字。当他们读到《伯乐相马》时,马千里经过思考,决定改名叫马千里。
一天,马千里准备了半块板砖,当先生来上课刚在师位坐下时,马千里举起了右手。
先生问:“何事?”
马千里站起来庄严宣布:“从今天始,我,本人,改名叫马千里!那个要是再胡乱叫我,我就用砖头拍他脑袋!”
说着马千里举起早己准备好的半块板砖:“我说到做到,决不手软,勿为言之不予也!”
听了马千里庄严的声明之后,先是举坐愕然,看到马千里手中的板砖,个个胆颤心惊!
老先生见此情景,首先正重宣布:“好!好!马千里,一个好名字!真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自今日此时始,该弟子改名为马千里,有再以名字戏谑者,吃了板砖,自作自受!”
“好!好!好一个马千里!极是!极是!”众人齐声喝起彩来。
事后,最是轻薄的赵琪和胡良善,围着马千里一口一个马兄、千里兄地叫个不停。
那赵琪在学友中年龄最小,最是机灵,他特意从家中带来两支上等狼毫,送给马千里,以示友好。
那胡良善也常从家中带些瓜子干果之类的东西馈赠马千里。
马千里也投桃报李,这样一来二去,三人竞成好友,以至成为密友,后来三人竞仿桃园刘关张,结为金兰之好,马千里为大哥,胡良善为二,赵琪为三。
其实孩提时期青春年少,人性纯真,最容易产生友谊,人若至中年以后由于利害得失的原因,受利益驱使,其友谊多存相互利用之心,再难得一个真字!
马千里不惜挑动干戈维护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却意外收获的是一生的友情。
此后马千里的名字终于叫响了。
马千里念了几年私塾,读了几卷圣贤书,不过识得些字,到底因家财不雄,难奉尊师束修而辍学回家。
那马千里也不懊恼,便在家里帮老爹种地,过起了半耕半读的日子。
那马老爹每日早晨必要马千里执卷诵读,因此那农家小院就不时传出马千里读书的声音:“……秩秩斯干,悠悠南山……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马老爹听着这读书的声音,心中格外惬意,觉得总算圆了自己“耕读之家”的宿愿了。
马老爹很为家有识文断字人而自豪,岂不知:仗义半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10章:看见了不该看的”内容快照:
『看见了不该看的』
马千里读书不多,主~原因还是~眼睛出了~病。据马千里说,~眼睛出了~病是因为看到了不该看到的~。光~荏苒,岁月如~,看看马千里己长大~,马老爹~应该让马千里出去历练一番,经过一番奔走,马老爹终于送马千里到舞镇一家粮行学“相公”(方言,即学~生意的学徒之意)。这家粮行虽然~的是粮食生意,但也~黄豆、芝~之类的~,为舞镇几家油坊供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