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在边缘上行走 [目录] > 第4章

《在边缘上行走》

第4章第4章

作者:宁乡写手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在刘参军读初一的时候,新来的班主任是个戴眼镜的老先生。教同学们语文,在讲台上不停地鼓励同学们每天都要写日记。他说写日记能提高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他说只要同学们努力,谁都可以当作家……

他的话充满着极大的诱惑力,象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了刘参军。刘参军觉得很新鲜,决定尝试一下。

他从供销社里买来作文本,坚持每天都要写一篇日记。

学习忙吧,三句五句。要不,就象写一篇命题作文一样写好几页。

放暑假那段时间,六月天,天气热。白天刘参军可不能写日记,因为农忙时节,农民的孩子都得帮家里扮禾、插田,还有放牛,割草。从太阳出山到太阳落山,都很少有闲的时间。

只有晚上,刘参军才能写日记。可晚上家里既没有电风扇,也没有蚊香。蚊子真的多。怎么写呢?刘参军只得用一手摇着扇子,一手握笔沙沙沙地写。尽量快速完成“任务”。

冬天很冷,坐在书桌前两手冻得发抖。刘参军有个坏病,每到冬天,手和脚都得生冻疮。冻疮这病,刚开始是局部红肿,骚痒,他就不时用手去抓痒。很快,红肿的皮肤就溃烂了,流着淡黄色的浓汁。气温一旦升高,浓汁就流得越多,冻坏的部位就越痒。为了晚上能更好地写日记,他想尽了办法,也没能治好冻疮。有一天他娘访到了一个偏方,就是到河岸菜畦里挖来茄子树的根,洗干净,放在铝壶里煮沸。再把沸水倒在木桶里,在木桶口上围上毛巾,把手和脚伸到木桶里,让沸水产生的蒸汽蒸。蒸到沸水的温度已降下来了,再把手脚伸进木桶的水里,浸泡,至少半小时。他遵照偏方试验,果真灵,每试验一次,生冻疮的手脚随后不再骚痒,不再流浓汁,不再浮肿。有了这个偏方,他晚上就开心顺畅了。坐在**,用棉被褒住身子,把作文本垫在棉被上写。

一个学期过去了,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冬去春又来,花谢花又开,刘参军凭一身蛮劲,写的日记堆得高而又高,象一座**,好几十本哩。老先生对刘参军大加赞赏,在班上多次表扬他,勉励他,还把他的日记集拿到学校展览室展览。

老先生在刘参军的日记集序言里,用刚劲的毛笔正楷字,慷慨激昂,向全校学生们介绍刘唤生坚持写日记的心路历程。号召大家向刘参军学习,学习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并预言他将来“一定会取得可喜的成绩”……

老先生的一番慷慨,极大地鼓舞了刘参军。刘参军发誓,今生一定要当一名大作家,声名远扬。从此,他一度沉迷于码字的迷宫里,不能自拔。

刘参军偷偷地从家里开的小商店的钱柜里拿了钱去街上的书店买小说来读。他买的书大都是名著,什么《巴黎圣母院》啦,什么《静静的顿河》啦,什么《老人与海》啦……

初中毕业后,刘参军虽然分数没有达到录取线而停学,但他并没有泄气。相反,倒是庆幸自己摆脱了枯燥无味的ABCD,味同嚼蜡的无解方程,有足够的时间来专攻他的码字技能了。他回家继承了父业,当了一个农民。

虽然当了农民,但是,他厌恶又脏又累的农活。

在他的童年时代,每到冬天,他最喜欢戴一顶八角帽。那是七十年代初期,那时候,村里人最羡慕的是在部队当兵的人。当兵的人,都戴着八角帽,帽舌上还挂着一颗闪闪的红五角星。刘参军戴着八角帽,把八个角拉扯得通通展展。

他身材不高也不矮,国字脸,眉毛眼晴鼻子嘴巴都生得特别匀称,尤其是他眼睛上的双眼珠皮,特别好看.戴上棱角分明的八角帽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漂漂亮亮的小八路。

村里人一见到漂亮的小八路刘参军,个个**羡慕的眼光,不停在他爹面前夸耀:哎呀,二老官(刘参军爹)生个好仔呀,好漂亮呀!

喔哟,这是哪瓜人家的伢仔,长得这么漂亮!

呵呵,二老官,有福气呀,你这伢子将来有出息呀,五官生得呱呱叫嘛……

从童年到少年,一路走来,刘参军在村里人的羡慕的赞美的声音中长大.每当听到大人们的赞美声,他感到幸福和自豪.渐渐地,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有别于同龄的男人,他有着迷人的眼睛,漂亮的鼻子和脸.他感到有一种超越同龄男人的优势时刻浮现在心头.他从此认定自己是高贵的人,他的一生,必定要过上荣华富贵的日子,娶到与自己一样漂亮的女人做堂客.

那时候,象他这样高贵的少年,老天怎么能安排他当一个种田的农民呢?他不相信,决不相信,他的艰难处境绝对只是暂时的,是老天故意捉弄他.

他不在乎.他终日无法与衣衫又脏又破的父辈兄弟们溶于一炉。他向往城市无忧无虑的美好的生活。他深信,不奋发图强,是等不来美好生活的.他发誓要码出货真价实的文字来。并妄图以此作为跳出“农门”的杠杆。

他想,湘西的作家古华,在写出《芙蓉镇》之前,他不也是个农民吗?他不也是个初中生吗?他能写出名,我为什么不能?所以,他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信心!并且,毫不迟疑地行动起来。

手举竹鞭扬在牛屁股上、嘴里不停地吆喝着牛的农民刘参军,脚踩在铁犁划过的泥沟里。一坯一坯的泥巴从犁铧上翻落而下。那泥巴,如同他梦里的一叠文字,每翻落一坯,就是翻过去的一页文字。

刘参军时刻紧握着犁把,让犁铧总是扎着相同厚度的泥坯翻落前行。

一丘田的泥坯翻落有致,排列整齐。透出新鲜的芳香的气息。如同一篇刚码出来的文字。

泥坯和文字,这就是刘参军的生活的全部。

晚上,明月当空.猫头鹰栖在白杨树枝头“咕咕咕”地鸣叫。公路、田野上空的唿哨声、打情骂俏声象流星从天上划过。幺歌幺妹们扯开喉咙,唱:

高山青

绿水蓝啊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在露天草台子戏场上,湘中传统的花鼓戏唱起来:

刘海哥哎

你是我的夫呀

刘大姐哎

你是我的妻呀

在田野间的稻草垛下,月光温柔。一对正在搂抱亲嘴的幺哥幺妹,把稻草垛破坏得东倒西歪,田地里的禾茬子和泥巴被他们搞得溜光扯亮.

那里燃烧着青春的欲望和**,幺哥幺妹们尽情地享受着生命带来的幸福和欢乐。然而,当年漂亮的小八路刘参军却熟视无睹。他丝毫也瞧不起他们过早的贪图享乐的不学无术的生活.他要干他的大学问,他无疑是他们中的异类。

灯光透过窗棂的缝隙,斜射在走廊下的水泥地板上。十点,十一点,一点……

刘参军的娘打开一楼堂屋门,站在坪场上凝望着楼上雪白的灯光,气急败坏,大声喊:参军,还不困?都几点钟了?明天一早还要去杀牛坳砍柴呀!

刘参军就那样浸没在码字的魔窟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也曾取得了小小的成功.他发表的**作十分滑稽,可笑,全文竟然不到200字,题目叫《敌敌畏治蚂蟥效果好》。那天他在秧田扯秧,发现阴沟里竟然横七竖八地躺着平日不可一世的蚂蟥。一问爹,才知爹昨天下午刚在秧田里喷过敌敌畏。他深受启发,马上把事情经过记录下来,投给了本县农业报。

200字的豆腐块,上面印有刘参军的大名。全县人民都可以看到,他一个十几岁的毛孩,想想该是多么荣耀的事。刘参军象得到了学校奖给自己的奖状。

然而,最让刘参军引以为豪壮的是5000字的小说《爱之梦》发表在他平日顶礼膜拜标志着湖南文学最高水准的《湖南文学》上,编辑给予了他相当高的期盼。《爱之梦》的发表,极大地振奋了他的码字勇气.他夜里时常梦见了自己已是一个大作家,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不断地出现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的书架上,他也搬进了城市漂亮的楼房里,有一个和自己一样漂亮的女人终日陪伴着他.他们漫步在风景如画的公园里……

冬季征兵的时节终于降临。童年时代的当兵梦又温馨地飘来。何况象他这样酷爱文字的青年,一旦能在部队发挥出来,前途无量。刘参军很快报名应征。可是,每一年应征,身体各方面都合格,就是没能选上。那年头,农民的儿子都盼着去当兵,盼着在部队锻炼一番后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如是,报名应征的人排成了长队。僧多粥少,自然,淘汰的人不在少数。

终于,在下一届应征之时,刘参军爹暗地里给乡政府的武装部长古部长塞了个红包,言词恳切地说:我儿子已连续两届应征,身体好,可就没选上。这一届,是第三届,麻烦古部长多多关照关照一下,一点小意思,千里送毫毛,礼轻情义重。还望收下!事成之后再来拜访您古部长!

古部长对刘参军爹爹的大少爷已连续三届应征的事早已了如指掌。何况刘参军爹爹又是村上的老干部老党员,平时与自己也有不少的交情,也就没有拒收红包,笑着说:应该照顾!应该照顾!

就在刘参军沉浸在即将踏上入伍征途的喜悦之情中时,古部长突然来到了他家里,动作十分快捷地把那个红包**了爹爹的裤兜。他十分歉疚地对刘参军爹爹说:你儿子是百步大王,在复检中体检没有通过!对不住啦!

坐了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古部长灰溜溜地走了。

当兵的梦再一次象肥皂泡一样破灭了。

刘参军料定此生唯一的拼搏就只有靠码字了。

他的心思又重新归原了。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5章:第5章”内容快照:

『第5章』

可是:极度的透支,使~~~垮~来了.年纪轻轻,就得了神经衰弱症.这种病无情地折磨着刘参军。白天,他~神萎靡,四肢无~,头重~轻.看~,模模糊糊.晚~.他却久久无法~~,一觉醒来,再也~不着了.他为此常常~苦不堪,生不如~.然而繁重的~~劳动,却从没放过刘参军一马.刘参军在神经衰弱症,码字魔窟,繁重农活三者~盘旋打滚,有如~火焚烧,煎熬.整得人不象人,鬼不象鬼.

~~

>> 阅读第5章 第5章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