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说吧 > 都市小说 > 谋变 [目录] > 第7章

《谋变》

第7章第六章

作者:trumanedu 阅读字体选择:小字

可能是被阴雨隔在家里太久的缘故,这天赶集的人比往日要多得多。胡志新夹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左顾右盼。他看到了不少熟悉的面孔,但这些人都与“商机”二字毫不沾边,他没有心情和他们在一起闲聊。

“志新,志新——”

顺着声音一看,原来是邻近村里的一个烟农。

那人挤到他面前,寒暄之后,向他请教种植烤烟的经验。胡志新这才明白,那人原来是冲着他是受到政府表彰的“种烟大户”来的。他本想告诉那人,他已经决定不再种烟了,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一是不想让那人感到失望,二是那个人居住的地方,是适合种植烟叶的。两人挤出人群,站在行人稀少的地方,把他对种植烤烟所摸索出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了那个人。望着对方感激的样子,他的心里涌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滋味。

和那人分手后,胡志新又挤进人流,准备到二哥教书的学校看看二哥。刚走到邮局那儿,就遇到邮递员老李,老李说,邮局有一封他的信。胡志新问哪里来的,老李说他没有留意。

胡志新跟老李进了邮局,老李从厚厚一沓信件中,找出一封从南开大学发来的信,他觉得奇怪,南开大学会有什么人给他写信呢?一看信封的笔迹,觉得很是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出自何人之手。老李给他倒到杯茶水,让他坐下来聊会儿天。胡志新哪有心思陪老李闲聊?他急忙**信封,展开信纸,看了开头几句问候后,就翻看信的最后一页,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句话,一下子定格在他的眼里:

肖兴文写于中山大学!

肖兴文考上中山大学了?他怎么一点音信都没有?

胡志新不想让老李看出他内心的波动,说他要去看看二哥,就离开邮局,来到大街后面的一条小河边,向石头上一坐,就亟不可待地掏出肖兴文的来信:

志新:你好!

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也许你正处在收获烟叶的喜悦之中,也许你会因为我的这封信,给你带来一些迷茫与烦恼。

志新,当我拿到中大的录取通知书后,我就想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不瞒你说,信都写好了,却没有发出去……

那天,我去邮局给你发信,遇到了去医院看病的杨老师,杨老师在知道我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你后,说了这么一句话:“听说胡志新正忙着烤烟哪。兴文,你没有烤过烟吧?烤烟这活是不能分心的啊!”

我确实没烤过烟,但我从杨老师的话中听出了弦外之音:他怕你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是的,你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你身上的那种不甘落后于别人的精神曾经激励过我和其他同学。你当时决定放弃学业,回家接过压在父母肩上的重担,我感到难过和不解。我回到家里,把你的想法和决定告诉了我的父母,我的父母认为你的选择是对的。父亲说,你在城市里长大,根本不了解乡下人的艰难。我虽然不理解乡下人的生活,但我相信父亲的话,因为,我的父亲和母亲当年都是靠自己的打拼从农村来到城市的。

志新,我来中大后,与龚甫国、许晓峰、黄承军、李明权、张文龙、王晓芳他们都有联系,无论是写信还是通电话,每次都要提到你。有的说,你这几年在农村生活得很好,有的则说你生活得很艰辛。当有人说你好的时候,我心里觉得非常高兴;当听到你生活得不好的时候,我就感到很难过。志新,你今年的烤烟怎么样,达到你的预期目的没有?我知道,你每做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预期目标。如果达到了你的预期目标,我猜想你一定会继续下去;如果没有达到你的预期目标,你很可能就要面临新的选择了。

志新,你如果暂时还没有寻找到好的职业,我倒有个想法:我姐姐当时没出嫁的时候,爸妈给她买了三张台球桌,她只用了半年,就嫌麻烦不用了,她自己又买了一步放像机,在城里开录像厅。后来,我姐认识了我姐夫,就开了一个文化传播公司。那三张桌球和放像机就放在家里闲置着。你如果愿意,就把那几样东西送给你,在你们镇上租个门面,白天打台球,晚上放录像,虽然赚不了多的钱,但比你下田劳动要轻松得多了。

好了,就此停笔吧!

祝你常开笑口,心想事成!

看完这封信,胡志新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既为有肖兴文这样亲如手足的同学感到骄傲和自豪,也为他目前彷徨迷茫的境况感到惭愧。他准备去二哥那儿,给肖兴文回信,再给杨老师写一封信,把他满肚子的话都倾诉出来。

“胡志新,胡志新——”

刚到街口,就听到有人喊他,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一看,原来是百顺读书时的女同学南华!只见南华站在大街拐角处的一个铺面前,她的身边还站着一个和她年龄相仿的男青年。

“你在这儿干什么?”胡志新走到南华跟前。

“刚把这个店铺租下来。”南华一指那个靓仔,对胡志新说:“他叫阿黄,是我的男朋友。”

胡志新礼貌地与阿黄点点头,然后问南华:

“你也没读书了?”

“你以为就你胡志新不读了?我们班好几个同学都不读了,有的去广州打工,有的做起了生意,一个个活得挺潇洒的。”

“你租铺面干什么?”这是胡志新最关心的问题。

“做生意啊!”

“开士多店吗?”

“你看这大街两边,那么多的士多店,我才不挤那个热闹哪!”

“南华,你到底想做什么呀?”

“杂货店。”

“杂货店?什么意思?”

“你注意哪些开店铺的没有,卖的东西清一色的南雄货。我们南雄的特产应该走出去,外面的好东西应该走进来,只有这样,才会有生意做……”

“太好了,南华,你说的太对了!”

阿黄从店铺里搬出凳子,招呼胡志新坐下,说他得去找人来装修。胡志新问南华准备从外地搞什么回来卖,而南华想了好久竟然没有说出一样可以赚钱的货物。南华见胡志新吃惊地看着她,笑着告诉胡志新,阿黄的父亲在市里工作,家里有点钱,阿黄向她承诺,只要她愿意嫁给他,保证她不会守在农村下田干过,他可以拿出钱来在镇上租个店铺,至于做什么,那纯粹是她的事情。

胡志新点点头,问阿黄在那里工作,南华说,在镇工商所上班。

“胡志新,还没有问你现在做什么?”

“无业游民。”胡志新自嘲地笑笑。

“谁信,你那脑子多聪明,上小学都做生意,现在哪能没事做?”南华瞪了他一眼。

胡志新心想,在同学面前没什么好隐瞒的。于是,他向南华讲述了初中毕业后学养猪、种烤烟的事情。

“你现在有什么打算?”南华问。

“暂时还没有。”他如实相告。

“你愿不愿意和我合伙做生意?”

“这……”

“怎么,不愿意?”

“不不不……”

“那是为什么?”

“唉!我就实话实说吧:一是没本钱,二来嘛……”胡志新欲言又止。

“别吞吞吐吐的,你怎么和在学校时不一样了?”

“南华,这事要征求你男朋友的意见,不然……”

“噢,原来是这样啊!胡志新,这个你就多心了,一会儿阿黄来了我就告诉他。”

工夫不大,阿黄领着几个装修工人回来了。南华就把她想和胡志新合伙做生意的事情告诉给阿黄,阿黄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中午,南华和阿黄留胡志新吃饭,胡志新向南华表明了他的思路:把南雄的特产推出去,把外地的好东西引进来,这个思路基本没错。他告诉南华,在当地开店,无论如何也要有当地的特产,不然,就吸引不了外地客人。南华说,这个不难,既然是杂货铺,东南西北的东西越齐全越好。胡志新摇摇头说:

“我们的资金、场地、人员等远远不具备这么做。”

“那你说怎么做?”阿黄插了话。

“无论是卖当地的东西还是外地的东西,一定要讲求新鲜、独特、实用。新鲜,指的是稀有、珍贵;独特,指的是产品外包,精美的外包装可以提高货物档次,卖上好价;记住,无论是新鲜也好,独特也罢,一定要实用。实用性不强的东西,很难长久经营。”

阿黄连连点头,说他正为没精力帮南华而焦急哪,没曾想遇到了一个高手。胡志新忙说,他哪算得上高手,他只是纸上谈兵而已。

在这顿饭桌上,南华和胡志新达成君子协定,由胡志新采购货物,南华负责销售。本钱由阿黄掏腰包,利润四六分成,南华占六,胡志新占四。

这天下午,胡志新回到新地,拿出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把韶关的特产都罗列出来。仁化的土纸、山茶子油、木耳、冬菇、白毛茶、沙田柚,曲江的马坝油粘米、南华李。乐昌的宁麻、花生、白毛茶、冬菇、马蹄、猕猴桃、西洋参、黄连、西藁木、升麻等名贵中药材。南雄的毛竹、松香、木材、腊鸭。始兴的竹木及其加工品、香菇、“雪柳红”蔬菜、黄烟、始兴沙梨。新丰的香菇、草菇、木耳、茯苓。翁源的三华李、缩骨鲫鱼、蚕豆等等。

胡志新在几乎罗列完家乡的所有特产后,根据生长和采收季节、市场需求程度、利润空间等具体情况进行分类,然后以阿黄投资的额度,店铺的大小,采购与销售所调配的人力,在以上近百种产品中挑选出30多种,作为店铺首批商品。

第二天,胡志新又到镇上,将他的计划告诉南华。南华一眼就看出了问题:别说还要在湖南、江西等地进货回来,光韶关的产品,一个店面也容纳不下。胡志新说,这个问题他也想到了,关键是为了减少阿黄的投资成本,不然,再多租两个铺面就好了。

南华是个干脆利落的人,叫来阿黄一商量,趁隔壁两个铺面空着,一下子租了下来。

“你们准备什么时间开张?”阿黄问。

“当然越快越好啦!”南华说。

“有些事情是急不得的。”胡志新说:“光采购我们韶关的产品,没有一个多月是不够的。还有,我们现在对湖南、江西等地特产了解多少?什么东西在我们这儿卖得出去,什么东西的利润空间大,还有,临近的省份都需要我们的什么产品,这些问题,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了解。要是了解不详细,我们昨天所说的‘把韶关的特产卖出去、把外地的特产进回来’的计划就是一句空话。”

“有道理。”阿黄点点头。

“胡志新,照你这么说,没有两三个月,我们的生意就开不了张?”南华却有些着急。

“别急,磨刀不误砍柴功嘛!”胡志新说。

“那这几个月的店铺租金不是白给人家了?”南华说的不无道理。

“当然不能……”

胡志新的脑子在飞快的转动,阿黄和南华**地盯住他。

胡志新猛然想起肖兴文给他的信,一拍大腿,问南华:

“我刚刚收到一个初中同学的来信,说他家里有三台不用的台球桌,还有一台放像机,我那个同学的意思是让我用来做生意。要不我去一趟南雄,把台球桌和放像机弄回来,我们先在这三间店铺里放录像、开台球馆,你们看行不行?”

“太好了,租带子的事情由我负责,什么样的带子我都能搞到。”阿黄说的眉飞色舞。

“这事就这么定吧!”南华欣然同意。

胡志新来到南雄,见到了肖兴文的母亲,在几个熟人的帮助下,找了一个顺路车,把三张球桌和一台放像机拉到了百顺。

第二天上午,台球桌摆好,阿黄的几个哥们就来助兴了。

当晚,录像厅也开始营业。由于地方太小,看录像的人差点发生了打架事件。胡志新对南华说,千万别惹出什么麻烦事出来,我们的目的是开特色商铺,先把这儿的人气聚起来就行了。

南华想说什么却没说出来,胡志新当时并未意识到什么,第二天一早,他就乘车去了江西赣州……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第七章(上)”内容快照:

『第七章(上)』

胡志新第二次来到赣州,心境与一年前大有不同。一~车,他就直奔农特产品~市场,在那里,他看到了南康无核~桔~柚、安远柑桔、会昌大果金柑、麦饭石高级保健茶、兴国甜橙、龙南坳背梨、崇义阳岭茶和盘古银毫等赣州特产。这些当地特产大多刚刚~市,因此,~引了不少南来北往的客商。客商们每经过一个档~,都会~到档主们的盛情接待,老表长老表短地请~档~,敬烟、煮茶、寒暄,~情的就像是多年

~~

>> 阅读第8章 第七章(上) 返回小说目录

版权声明:本小说数据来源自互联网,本站只对小说基本信息(目录信息、最新章节列表信息、第三方阅读地址等)进行整理收集,我们不以任何形式提供小说正文内容的在线阅读及全本小说下载服务。 如果收集的小说公众信息侵犯了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跟据情节严重性对其中的信息进行删除屏蔽。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