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那黑衣人又吟道:“人生得意须尽欢!”饮下一大碗烈酒。
白衣少年对道:“莫使金樽空对月!”也饮下一大碗。
两人一人一句诗,一碗酒,不亦乐乎。那个黑衣青年还用箸子敲打酒碗,铿锵有韵。
“·············”
“岑夫子!”
“丹丘生!”
“将进酒!”
“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倾耳听!”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这以诗下酒,原是文人墨客的雅兴,然而李太白之诗放浪形骸,豪气云天,这首《将进酒》自唐以来,更是广为游侠儿传唱。二人喝的又是大碗烈酒,不失大丈夫之气。段飞若谷看得倒有些羡慕。
二人将诗吟完,已各自喝了十三碗酒。黑衣青年拍案而起,道:“跟你喝酒,真是痛快!”
白衣人有些醉意,也起身道:“痛快!痛快!”
黑衣人道:“我叫渠异,你也留下姓名!”原来两人还不认识。
白衣人又喝了一碗酒,道:“贱名刘镜!后会有期!”跃出窗台,飞身下楼而去。
黑衣人抚掌大笑:“痛快!痛快!哈哈哈哈哈!”亦喝了一碗酒,甩下一大锭银子,当做酒钱,大步走去。
段飞喃喃道:“中原竟有如此英豪,可惜失之交臂!”若谷也是敬佩那二人的胸襟,颇为怅惘。两人吃喝已毕,赶路上少林去了。
从邯郸城向南走,偏东一些是东京汴梁,偏西就是嵩山少林寺,两地相差约百十里路。两人又赶了两日的路,于三日巳时几刻许到达少室山。少林寺乃佛家胜地,自李唐开国,数百年以来为武林泰山北斗,威名不倒。僧俗弟子门徒众多,自古就有“天下武功出少林”之赞语,确实名不虚传。
少林寺山门庄重,段飞、若谷二人的父辈和少林颇有渊源,所以不敢有失礼之处。先向寺门前的小沙弥递上拜帖,请之转呈方丈,在门外耐心等候。
不一会儿,小和尚赶来通知,原来玄渡方丈把二人当做贵宾,要在侍客堂亲自接待。大理天龙寺和少林南北齐名,段氏和少林素来交好;灵鹫宫尊主虚竹子出身佛门,多年来不忘师恩,对少林礼敬有加。所以玄渡方丈对二人特别看重,同达摩院首座玄生大师和几个慧字辈的高僧一起接见。
少林方丈玄渡大师而今已八十多岁,自少林玄难大师圆寂,玄渡接替达摩院首座,而后玄慈方丈圆寂,少林僧侣公推玄渡接任住持,玄生大师接替达摩院。段飞见老方丈年逾八十,尚风采斐然,精神矍烁,丝毫没有龙钟之态,显然内功精湛。少林寺名门正宗,果真名不虚传。
玄渡见这两个小辈年纪轻轻,气息悠长,风度睥睨,看来武功不弱,大理段氏威名不虚,虚竹他有子如此,亦是可喜可贺。玄渡面露笑容道:“段少侠,叶少侠,有礼了。两位令尊可好?”
段飞若谷忙行晚辈之礼,段飞道:“劳方丈大师挂念,家父和二伯一切大好。”
玄渡双掌合十道:“阿弥陀佛,我佛慈悲,天佑善人,自雁门关一别,老衲已有十八年未与令尊相见了,岁月匆匆,人谁不老?老衲行将就木之躯,尚能得见故人之子,也是佛祖恩惠。向闻段少侠仗剑天南,行侠仗义,英风不让乃父。今日一见,果真英雄出少年。”
段飞作揖道:“大师谬赞了!晚辈愧不敢当。晚辈向慕少林威名,今日能与诸位大师相会,晚辈真是三生有幸。”
玄生大师回礼道:“少侠言重了,不知两位此次上少林,有何贵干?”
段飞道:“实不相瞒,晚辈兄弟二人此番前来,是奉了家父之命。”
玄渡问:“哦?段皇爷有何见教?”
段飞道:“不敢,家父命晚辈前来,是为了归还贵寺的易筋经。”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尤其是方丈和玄生大师。易筋经乃是少林镇寺之宝,当年被阿朱窃出,机缘下落入游坦之之手,被他学得图谱上的奇功,又被鸠摩智夺去,辗转落入段誉手中。十八年来,少林寺多方查探经书下落,可惜皆一无所获,不想今日竟有人亲自送还,当真预料不到。
只见段飞从怀中取出黄布密封的一本书册,拆开封布,正是如假包换的易筋经原本。相传少林寺除七十二绝技之外,尚有三本镇寺的圣经,分别是:易筋、洗髓、伐毛三经。洗髓、伐毛乃是达摩祖师所传,洗髓经妙用万千,据传有再生造化的奇功,可惜自达摩祖师后,并无人能领略其中真谛,传言已经失传。而所谓的《易筋经》则是脱胎于《伐毛经》,达摩祖师的两部奇经,洗髓为里,伐毛为表。后世高僧历代钻研,将《伐毛经》深入经脉,遂成天下闻名的《易筋经》。故少林镇寺三经实则只有二经。俱有脱胎换骨之奇功,洗髓、伐毛之奥义,尚不为人知。但是易筋经却是无人不晓,与大理段氏的六脉神剑齐名,乃是武林两大绝世神功,其威力可见一斑。
玄渡双手颤抖接过经书,与玄生一同参看,认得上面梵文,是真的不假。玄渡道:“十八年前,真乃武林浩劫!少林典籍外泄,老衲愧对少林历代高僧,天幸易筋经重返少林,段少侠,老衲不胜感激!”
玄渡大师深深一揖,段飞慌忙陪礼道:“说来惭愧!此经乃是十八年前鸠摩智大师托家父交还贵寺的。当时家父身在西夏皇宫,又因种种缘故,竟将此事忘却,至今才命晚辈归还,累各位大师担忧,真是好生抱歉!不过家父从未翻看过经书,此书十八年来一直密封,至今才见天日,家父并无窥窃之意,还望大师见谅。”
少林诸僧听闻易筋经落在段氏手中竟有十八年之久,起初不少人心里七上八下,天龙寺有六脉神剑和一阳指两大神功坐镇,本已和少林齐名,若是再抄得易筋经神功,日后声威岂不盖过少林?但听过段飞一番解释之后,仔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若是段氏有心占据易筋经,何不把经书烧掉了事,那少林一脉从此再无易筋经神功。况且寺内不少高僧深悉段氏父子的为人,料他不会做这种小人之事。
玄渡大师口宣佛号:“阿弥陀佛!少侠言重了。十八年前,令尊屡遭不幸,老衲亦不胜同情。镇南王中道崩殂,萧大侠英年早逝,这对令尊而言,都无异于雷霆之击。若是连令尊这样的谦谦君子都信不过,老衲枉活一世,真个成了老糊涂!今日圣经能重返少林,敝寺上下皆念少侠与段皇爷之情。”
段飞道:“多谢大师,晚辈此行丰家父之命,还有些私事,要看望大伯之父萧老爷。还有我义兄若谷奉了二伯之命,拜望师公慧轮大师和诸位高僧,并祭拜玄慈方丈。”
少林玄、慧两代的僧众,见若谷面目与虚竹有几分相似,颇为亲切。又想起当年玄慈方丈自裁圆寂,都不胜感伤。当年鸠摩智大闹少林,玄渡蒙虚竹出手相救,颇感念他的恩情。玄渡上前注视若谷,神情和蔼,“唉!世事无常,众生无相,一切恩怨情仇皆有因果。种因得果,所言不差。往事如风,一切兰因絮果,接应随风而逝,阿弥陀佛!两位少侠,不妨在敝寺多留几日,三日后老衲要禅让方丈之位,到时还望有两位莅临。”
玄渡大师口出真谛,若谷佛性颇高,一时间听的鼻子酸酸的,似欲流泪。段飞慌忙道:“多谢大师盛情,晚辈恭敬不如从命。”
玄渡乃命人准备两间客房,段飞又问起萧远山,玄渡道:“萧师兄和慕容师兄得扫地神僧点化,收为弟子,赐法号玄孽、玄因,分别看守藏经阁和千佛洞。少侠要见玄孽师兄,可去千佛洞,老衲会遣弟子为少侠带路。”
段飞道:“多谢大师!”
二人各自看了宿房,稍憩一会,若谷去拜望慧轮,段飞则由一个叫做空明的小和尚领着去少室后山千佛洞。
千佛洞乃是少林寺少有人知的地方,本是一天然山洞,后经少林历代僧侣开凿、挖深、加固,用以存放少林历代住持和高僧的泥塑佛像,意义和存放佛骨舍利的舍利塔相同。千佛洞在少林并非禁地,也不是什么不传之秘。但一来此洞在后山极为隐秘的地方,二来毕竟有历代高僧法相英灵在此,少林也不愿宣扬此处,因此少有人知。而外人或敬畏、或觊觎少林武功,对藏经阁向往已久,谁会在意这么一个存放石像泥胎的破山洞?
段飞被小和尚带路,饶了好大几个弯子,才看见一个山洞。只见洞口生满藤葛,有一片空地,打扫的甚为干净。段飞心道这真是一个养性修心的好地方。再看空地上有一个旧蒲团,蒲团上坐着一老僧。这老僧没有八十,也有七十八九了。但见他须眉灰白,闭目参禅,脸上一片祥和,没有了霸气,他便是当年的萧远山,如今的玄孽和尚。
段飞招呼空明小和尚退去,自己上前跪拜道:“萧爷爷!侄孙段飞有礼了!”
萧远山缓缓睁开双目,道:“小施主,你认错人了。萧远山罪孽深重,早已死去十八年了,贫僧法号玄孽,小施主有何见教?”
段飞闻言先是一怔,转而便明白了,起身坐下,道:“孙儿刚从雁门关外回来,专程来看望萧爷爷。”
玄孽眉头紧锁,似乎十分痛心,喃喃道:“雁门关,雁门关!”又摇头叹气,“唉!玄孽啊玄孽!你枉念了十八年的佛,还是没忘记这个地方!罪过,罪过!”
段飞愧疚道:“萧爷爷,对不起!我不该提起这个地方。”
玄孽面容一缓,道:“孩子,这关你什么事?是我自己,解不开心结!怎么能怪你?对了,你姓段,是段誉的儿子?”
段飞点头:“是。”
玄孽又问:“你爹来了没有?虚竹来了没有?哎呀,我又牵挂这些俗事,这罪孽可又重了一分!”
“阿弥陀佛!玄孽,你又犯癫了么?忘记如何?不忘记又如何?世间之事,不是忘记便可完结,而不能忘记也非罪过。你于这记、忘之间过于执着,这才是你该担忧的。”
段飞听这声音雄浑,如在耳边,但等了好一会儿,方见一须眉尽白的老僧走了过来,后面竟有若谷跟着。
玄孽见到这老僧,连忙参拜:“师父教诲的是,徒儿知错了。”
原来这老僧便是传闻中修为通神的扫地神僧。传言他的武功已至起死回生之境,间乎鬼神之流。段飞常听父亲提起他,当年段誉仅仅听了这神僧几句佛偈,便觉终身难忘。段飞见了父亲生平最仰慕之人,不禁心中狂跳。
老僧注视着千佛洞内,道:“我佛如来,大日涅槃,飞身成圣。以无量之心,慈悲喜舍,成大功德。玄孽,你听我说,世间万千法相,不垢不净,皆是空相。孽海有万千因果,照见一法相,便成就一色相,所谓色即是空也。当井中映月、镜里生花,则万法俱寂。万物定格于一瞬,此佛祖我相。我求方丈让你看守千佛洞,除了让你净心忏悔外,也想让你从这万千法相中有所悟获,解脱孽海,解除心魔。你和玄因虽皈依我佛一心向善,但还是各有心魔,只有做到无他无我、无欲无求,才是真正的大彻大悟!”
玄孽泣道:“师父一片苦心,弟子愚鲁,枉费师父教诲。”
段飞和若谷也多曾接触佛学,但听这神僧一席话,真如人生至理一般,不禁对他大大叹服。
本章已完结,下一章内容更精彩喔。
下一章“第8章:箫声有终(一)”内容快照:
『箫声有终(一)』
扫地僧走~千佛~,也招呼若谷和段飞~来。原来若谷拜会了慧轮后,便问了千佛~的方向,来寻段飞刚巧碰~了扫地神僧。四人走~~去,果见~内有千百个泥塑金漆的佛像,样貌各异,大都只有二尺高,却和人~比例相配。唯有一个佛像高达丈二,由金铜铸成,却是禅宗初祖,菩提达~祖师的法相。达~祖师法相庄严,~拈兰花,似笑非笑,似喜非喜,双目炯炯,注视众生。又有六祖慧能的法相,法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