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深径,水榭楼台中,一位青衫玉面的公子负手而立,不时仰望天际的月色,喃喃自语。不远处的几案上端放着文房四宝,一把打开的折扇子上颜墨未干,扇中画乃一位素衣飘绕的姑娘,潦潦几笔勾勒出婀娜多姿的背影。清寒月夜,迎风笛起,好一个落入凡尘的月中仙子。
“好,太好了,真是‘拟曲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闵离歪着头看着公子的画。
“好,好,接的好。”
闵离在公子的称赞中扬起头,抬目,极震。一身淡蓝色的外衫,带着纤尘不染的气息。
浓密的眉毛稍稍向上扬起,长而微卷的睫毛下,嵌着一双似笑非笑的凤眼,纯净的瞳孔和狭长的眼型折射出柔和温暖的光芒,鼻梁秀挺,带着弧度;薄薄菱唇,色淡如水;皮肤白皙,欣长挺拔,像极了青玉釉制成的青玉镜屏。
“妙,实在是太妙了,公子刚才所吟正是在下未能连词之句,多谢了。”只见他几步走到几案前,在折扇上一挥而就。
“清夜深处有怜月,回廊忆笛夜。罗翠软纱出尘,行云流水空灵。掂往昔,惜故痕,思流芳。拟曲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这位公子认识这画中女子吗?他是怎么知道她‘掂往昔,惜故痕,思流芳。’闵离上前看着他刚柔相济的墨宝,心里啧啧赞叹,藏锋处微露锋芒,露锋处亦显含蓄,好字呀。
凑上前撇了一眼落款“纳兰容若……”等等“纳兰…容若”,名字好熟悉?
“原来是诗誉满天下,本朝第一大才子,纳兰兄,失敬,失敬。”闵离供着双手连忙作揖。
“本朝第一大才子,公子说笑了,这诗誉满天下更是不敢当,贤弟是?”对呀,闵离怎么会脱口而出满清第一大才子的称呼呢?
“我姓于,名谦,字闵离。纳兰兄,我们是不是在什么地方见过,我怎么觉得看你如此面熟呢?”
“容若一直生活在北方,这次江南一行,是奉阿玛之命来拜见令尊大人的,您是于大人的公子,我们应该没有见过面吧。”纳兰礼貌的做了个请示,“于贤弟,既然这么说,那一定是我们一见如故,来,请坐下说话。”
“纳兰兄所画的画中人,好是好,不过可惜了”闵离拿起桌上纸扇细细端详。
“可惜什么?”纳兰斟了一杯君山银针递给闵离。
“如此意境朦胧,飘逸悠远的月下飞琼竟然只得了一个背景,我们不能一览她的音容笑貌,纳兰兄,这难道不可惜吗?”闵离夹了一口茶,放下茶杯。
“贤弟有所不知。我来江宁的路上,途经淮安龙兴寺,天色晚就在寺里借住了一宿。夜里月色极好,于是起身赏月……”
那夜,夜空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尊孤月高悬空中。突然,从山后的湖边传来一阵笛声。容若寻声而去,只见滟滟银波的湖边立着一位衣带飘飞的素衣女子正对月吹笛。未免打扰,我只是远远的静听她的笛声,并无走近。
奇怪的银笛发出的声响与一般江南丝竹不同,不同于那么尖细高亢,隐隐有沙沙的朦胧声。而且,吹奏的曲目也非常奇怪,有很多未曾听过的音符。常见的曲目只有“宫、商、角、徵、羽、”五音,就算加上“变宫、清徵”也才七个音。而这位姑娘所吹奏的曲目,有很多接近两个音之间的音。那曲目欢乐,流畅,和我们平时吹奏的调式不一样,但是精致大气,宽广柔美。
……本章完结,下一章“卷一 004 月下笛,月下飞琼(二)”↓↓↓更精彩哦!